中国人保用风险减量驱动价值增长,赓续“国之重器”服务初心公司动态
近日,中国人保发布2023年度业绩公告显示,集团2023年保险服务收入5039亿元,同比增长6.9%;原保费收入46617亿元,同比增长6.7%;营业总收入约5535亿元,同比增4.72%;财险板块业务规模稳步增长,原保费收入5159亿元,同比增长6.3%,集团整体经营业绩呈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
中国人保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战略升级引领,力推“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的商业模式转型功不可没。
中国人保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廷科在去年举行的投资者开放日活动上表示,要把风险减量服务上升到集团战略层面,提出以长期主义思维加快构建“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
在“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模式的推动下,从理念认知到具体执行,从总部决策大脑到基层战斗单元,中国人保这艘巨轮再度升级,驶向深蓝。
01
占领业绩高地,新商业模式打通价值链条
何为“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实质上是通过各种风险管理手段和科技赋能方式,主动介入保险标的的风险管理,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与“转移风险+补偿损失”的传统保险模式相比,新商业模式实现了从损失发生后的被动补偿到 “保前+保中+损后”全流程主动管理的转变,延伸了保险业的服务链和价值链,可以显著降低保险公司赔付成本和客户损失风险,有效提升社会整体抵御风险能力。
把开展风险减量服务上升至集团战略,意味着中国人保需要把大量的人力和精力投入到减少风险隐患的实践中。这背后蕴含着人保坚持回归本源、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稳定的坚定信念。
然而风险减量服务绝非一笔“亏本买卖”,风险减量服务可以显著降低社会损失和公司赔付,实现风险成本总量的减少。这些工作最终都会转化为降本减损成效,体现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得到广大投资者的认可。
全年业绩数据是集团业务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反映,亦是验证中国人保“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的绝佳例证。2023年,中国人保营业总收入约5535亿元,同比增4.72%,原保费收入46617亿元,同比增长6.7%;人保财险业务规模稳步增长,原保费收入5159亿元,同比增长6.3%,其综合成本率为97.8% ,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保五年平均总投资收益率达5.1%,2023年度拟向股东派发现金股息68.99亿元(含税),基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淨利润计算的股息支付率连续四年高于30%。
在2023年A股市场整体呈现冲高回落、震荡下跌走势下,凭借资本市场对中国人保“卓越战略”“风险减量服务”以及经营业绩的认可,中国人保2023年全年A股股价跑赢同业平均,H股股价表现优于同业和大盘,获得了投资者的踊跃买入。
不难看出,中国人保在践行“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的过程中,有效地将价值链的各环节链成一个有机整体,在为客户提供服务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对社会风险成本的降低和对公司自身运营成本的控制,以此反哺企业内部生态,促进企业发展。
02
坚守保障本源,中国人保深度融合“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
对于财险业而言,尤其是对于中国人保这样的央企而言,其提倡减量服务根源还在于国家政策。回顾2023年,监管部门从多个方面下发了政策文件强调“防风险”,在“提升服务能力”“推动科技转型”的关键词下,“风险减量”也成为影响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这既为国家公共安全治理模式转型指明了方向,也为保险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南。
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管理和保障机制,可以运用风险减量服务手段,从简单的“灾后”补偿转向“灾前”预防预警、“灾中”快速响应、“灾后”精准理赔,成为政府公共安全治理和应急管理政策“工具箱”中的重要工具,融入整个经济社会的现代化治理框架之中,在更好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与社会稳定器功能的同时,推动保险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高质量发展。
可以肯定的是,风险减量是保险业回归本源的必然要求,也是筑造社会“保障网”的重要一环。而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金融工作下一步发展作出明确指示,稳增长、防风险、加大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将成为保险业主流趋势。
在行业头雁与金融央企的双重角色下,2023年底,中国人保从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的全局高度出发,率先把风险减量服务上升到集团战略层面,提出构建“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将风险减量服务作为集团卓越战略的重要环节,加快开拓新技术新模式。
对于中国人保来说,风险减量服务不仅是助力其产品服务和品牌影响力达到一流水平的利器,更赓续了“国之重器”的初心——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达到一流水平、在治理效能上达到一流水平,更要在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上达到一流水平。
03
深耕风控服务,人保财险构建全生命周期风险减量机制
作为中国人保的核心业务板块,人保财险持续承担着保险经济补偿的功能,同时还展现出“正其位,谋其事,尽其责,展其能”的精神,将“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落实至细微处,发挥其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中的独特价值。
据悉,目前人保财险已累计发布7万多份风勘报告,建立理赔环节对风勘效果的事后评估机制,倒逼风勘水平不断提升,为240万客户提供超过330万次风险减量服务,覆盖700多个保险产品,共发现隐患500多万条,物联预警2530余万次,灾害预警160余万次,为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降低社会风险成本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条条有关风险减量的数据,背后是人保财险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员工倾注的无数心血。为了帮助客户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公司聚焦于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全方位开展风险减量服务,通过强化基础服务能力建设,打造智能化风险管理平台,形成了“保前—保中—损后”“临灾—灾中—灾后”的服务闭环,以此提升社会整体抵御风险能力。
具体而言,人保财险对内通过工作机制和专业能力建设,实施经营价值链各环节的全方位转型升级。公司将风险减量服务嵌入到风险研发、产品创新、销售、承保、理赔等全过程风险管理的工作机制中,同时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系统平台支撑,建立统计和量化评价体系,逐步提升公司风险减量服务的标准化、数字化、机制化、专业化水平。
对外公司通过做深做实风险减量服务,降低全社会风险发生率和损失程度。人保财险围绕保险业务保前、保中、损后、临灾、灾中、灾后全生命周期,为客户提供了层次多样、类型丰富的风险减量服务。例如,临灾环节重点开展大灾应急演练和风险排查服务,灾中环节积极推进快速救援和灾中减损服务,灾后环节持续加强快速理赔和整改建议服务。
而在服务场景上,人保财险将保障职能与人民生活紧密融合,将风险减量服务管理框架延伸至车险、农险、家财险等多个产品线。
从车险来看,人保财险通过搭建风险管理平台,开展重型货车风险减量工作。据了解,其打造的“智行守护”服务平台在营业货车改造领域,已经覆盖重载货车33万余辆,危险驾驶预警提醒2300多万次,成功纠正错误驾驶行为近2000万次,为降低车辆事故发生率作出了巨大贡献。金融监管总局包头分局联合应急管理部门调研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人保财险营业货车风险减量项目实现货车出险频度下降5至10个百分点。
在农险方面,人保财险以科技支持风险减量服务,建立了智能防灾、科技引领、闭环管理的农业风险减量服务体系。在业务端,公司开发了三大主粮节气保险、水稻收割期降雨指数保险等服务型产品;在数据端,建立气象数据和每张保单位置信息的关联关系,利用“万象云”风险管理平台,精准提供气象预警服务;在技术端,将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区块链、AI智能识别等,广泛应用于农险各环节。这既提升了财政补贴资金配置的有效性,又稳定了农民收入,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
而在循序渐进的风险减量服务推进过程中,2023年人保财险非车险承保也得到了全面改善,由上半年的2.7亿元承保损失扭亏至15.6亿元承保盈利,公司时隔四年再次实现盈利。人保财险非车险综合成本率(COR)可比口径同比下降1.1%至99.1%。其中意健险同比改善显著,COR由100.5%下降至97.7%;企财险和责任险COR均有所下降;农险COR仍处于较为健康的水平,为95.8%;其他业务COR则由96.7%降至95.5%,表现良好。
素有“财险龙头”之称的人保财险初心如磐,始终践行着“领头羊”的匠心。而“人民保险 服务人民”的宗旨也并非一句侈言,把风险减量服务融于人民生活的各环节,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全面风险保障,正是人保财险的切实回应。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