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国寿平安人保最新战略:适应存量市场逻辑,深耕新营销模式、综合金融、风险减量管理公司动态

告别疫情影响,上市险企的投资者开放日又回来了,就在近期,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中国平安以及中国人保三大上市险企密集召开投资者开放日,就公司当下以及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投资者关注的话题进行了介绍以及回应。 中国人寿的关注重点,一是一主多辅的保险+养老战略布局,二是个人营销体
告别疫情影响,上市险企的“投资者开放日”又回来了,就在近期,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中国平安以及中国人保三大上市险企密集召开投资者开放日,就公司当下以及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投资者关注的话题进行了介绍以及回应。
 
中国人寿的关注重点,一是“一主多辅”的“保险+养老”战略布局,二是个人营销体系改革,思路是两条线并进,一边推动现有队伍专业升级,一边推进新型营销模式探索;
 
中国平安,医养生态、营销队伍转型升级也是重点,但在当下的市场形势下,为了更突出战略的差异化,在投资者开放日上,其更强调的是“综合金融”,突出“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解决方案;
 
中国人保,则是把风险减量服务上升到集团战略层面,提出要构建“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推动风险减量服务“标准化”“数字化”“专业化”。
 
这些战略重点虽然看起来不大相同,实质却有着相同的内核,即通过服务生态的构建(医疗、养老、科技、队伍等),以及客户资源的二次乃至多次开发等,实现“深耕市场”、“增强客户粘性”等,这是市场发展逻辑从增量逻辑转向存量逻辑之后险企的必然选择。
 
如果说本轮保险业改革,尤其是人身险业改革始自2018年,那个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开始齐齐下滑的年份,本轮保险业转型已经走过将近6年时间,从早期的怀疑、挣扎,再到后来的接受现实、积极寻求新的突破,2023年借助“疫情影响消退”“炒停售”等因素终于实现业务的翻盘,保险业从心理状态上,已经走出了最低谷,在转型战略上,也逐渐变得更加坚定。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公司都可以松一口气了,实际上,告别增量市场,告别曾经的时代红利,也就告别了所有公司只要敢拼敢想就能分一杯羹的时代,存量市场上,真刀真枪拼杀之下,市场主体大概率会进一步分化,头部机构凭借其固有优势,以及丰富的转型资源,继续巩固其市场地位,中小机构则大概率要放弃大而全的布局理念,在细分市场、细分领域、细分渠道等构建自己的相对竞争优势。
 
根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说法,就是“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
 
大公司已经率先亮牌,现在压力来到了中小机构一边。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
“一主多辅”布局养老产业;另起炉灶,打造扁平化营销新模式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其开放日上介绍的其的“保险+养老”战略,与其他险企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更突出“大养老”概念,力求多层次、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式的产业布局——强调“人民性”,杜绝只服务中高端人群,是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作为保险央企进行所有战略布局的基本准则之一。
 
基于上述认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明确了“一主多辅”的养老发展模式,即以“城心”机构养老为主,“城郊”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共同推进的“保险+养老”发展模式。聚焦失能失智、高龄独居的城市养老刚需,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大力发展“城心”机构养老的同时,继续发挥在“城郊养老”的传统优势,并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各种形式兼具、高端与普惠兼顾,以满足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生命阶段的客户的养老服务需求。
 
预计到十四五末,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计划在全国约30个城市形成养老服务供给能力,远期将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滚动式调整养老项目城市规划布局。
 
个人代理人渠道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保险公司“保险+养老”战略实施,乃至公司整体长远发展都至关重要。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也在开放日上回应了关于个人代理人改革的话题。根据介绍,其已明确两大重点改革方向,一方面推进“现有队伍专业升级”,另一方面,打造新队伍,推进“新型营销模式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11月6日,中国人寿年丰保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高调举行揭牌仪式暨营销新模式发布会,而该公司正是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践行新型营销模式的主阵地。另起炉灶,有助于更好地与原有的队伍进行区分。
 
根据介绍,该公司总部将设四大中心,包括个人事业中心、法人事业中心、互联网事业中心及共享服务中心,四大中心下设若干职能团队。公司在全国一二线核心城市开设省级分公司,分公司下设若干财富中心。此外,公司将采取扁平管理架构,缩短决策链条。
 
在产品体系方面,该公司表示除了中国人寿集团的产品外,还会“同步优选业内多家保险公司产品”“构建涵盖风险保障、医疗健康、养老保障、财富管理等功能的一站式、多元化产品供应体系”。
 
公司的愿景是“中高端客户首选综合金融顾问”。
 
中国平安
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目标是客均利润增至800元
 
与其他同业强调康养战略、个险转型不同,此次,中国平安投资者开放日活动的核心关键词是“综合金融”。
 
作为中国最早获得全金融牌照的金融机构之一,中国平安很早之前就打出了综合金融的概念,只是后续随着市场热点的变化,中国平安阶段性的战略重点也发生了改变,曾先后打出“金融+科技”,“金融+生态”“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等的旗号,不过,当下,中国平安的战略重点重新回到“综合金融”本身。
 
 
 
三十多年来,综合金融始终贯穿平安的发展历程,也是平安实现未来愿景的最重要的核心战略之一。依托科技,凭借“综合金融+医疗养老”两大商业模式,平安致力于提供“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解决方案。
 
据介绍,综合金融是国际金融业模式的重要选项,但复杂度极高、难度巨大,鲜见成功案例,面临挑战与困难包括且不限于金融牌照不完备、异业融合文化差距大、跨国经营提升政策监管风险、经济周期市场风险、核心科技能力不足(销售触点技术、金融云等)、后台资源集中程度低、管控和激励制度薄弱等等。
 
虽然综合金融很难,但中国平安依然选择了综合金融的道路,且坚定认为自身具备发展综合金融的独特优势。从中国平安已有的发展经验来看,综合金融模式也确实有其独到之处:降低获客成本、提高黏客效率、带来更大的客均利润、助力了代理人收入提升等。
 
对于中国平安而言,“综合金融”概念的提出,不仅能适应当下存量逻辑,更重要的是,能突出其独特的全牌照优势,且不同金融行业发展周期不尽相同,彼此互相倚靠,不仅可以增强彼此的竞争力,还能促进集团利润平稳、可持续增长。
 
“综合金融”概念下,中国平安认为,对于其的估值也应相应做出调整,就内部而言,其关注重点将会转向“三数”,即客户数、客均合同、客均利润,并以这“三数”作为综合金融模式的核心估值框架,因为这三个关键指标直接决定了个人业务营运利润,也就是综合金融模式的盈利能力体现。
 
展望未来,中国平安将持续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其目标是:集团的个人营运利润在综合金融的驱动下实现双位数增长,其中个人客户数增长至4亿,客均合同数增至5个以上,客均利润增至每客户800元。
 
中国人保
构建“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
 
2023年11月10日,中国人保集团和中国财险在宁波市联合举行以“风险减量服务 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投资者开放日活动,向资本市场宣导公司在风险减量服务方面的探索、实践和取得的成效。
 
中国人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廷科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这既为国家公共安全治理模式转型指明了方向,也为保险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行动指南。
 
中国人保集团新一届党委,把风险减量服务上升到集团战略层面,坚持长期主义,提出构建“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推动风险减量服务“标准化”“数字化”“专业化”。
 
风险减量服务是指保险公司为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降低社会风险成本,通过投入资金、技术、人员等方式主动介入被保险标的的风险管理,协助被保险人降低保险事故发生概率或减少事故损失程度。
 
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管理和保障机制,可以运用风险减量服务手段,从简单的“灾后”补偿转向“灾前”预防预警、“灾中”快速响应、“灾后”精准理赔,成为政府公共安全治理和应急管理体系政策“工具箱”中的重要工具,将其融入整个经济社会的现代化治理框架之中,在更好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与社会稳定器功能的同时,推动保险业转型发展、加快高质量发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