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保险18载创业终圆上市梦,给行业注入的是怎样一剂强心针公司动态
12月9日,阳光保险顺利登陆港股,这家国内第79家成立的保险企业,完成自我超越,就此成为国内十家上市险企之一,以及八家传统直保上市公司之一。
在2022年的岁末严冬,在行业持续低迷的当下,这样的励志故事,如同其名字,让业界人士都感到了一丝温暖。业界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2000年之后成立的保险公司错过了保险业拓荒的黄金时期,即上世纪90年代,要想有所超越将面临更多挑战,但创业于2004年、成立于2005年的阳光保险以自身18年的实践证明,无论早晚,只要保持战略定力,专注主业,持续创新,也能够梦想成真。
此外,围绕阳光保险及其创始人、董事长张维功,外界也一直有很多的标签,“农民心态”“企业家精神”“创业文化”……这些都试图从某一个侧面出发对阳光保险发展特色进行提炼。但对于保险业界人士而言,仅仅了解这些标签、故事是远远不够的,唯有跳出企业看企业,站在更高的层面去审视阳光保险的上市历程及其意义,才能获得更多启示。
注:中国财险隶属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在港上市实则八大家
01
保险业视角下的阳光保险上市:一家中生代民营企业最好的“成人礼”
上市,对于一家公司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这意味着一种自信,一家公众企业,将接受更为严苛的信息披露制度、财务报告制度,接受更为广泛的舆论监督。
这是一种庄严宣示,告诉公众,这是一家经营状况良好,而且盈利能力出色的公司。
这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新的开始,上市将为企业在名声、信誉乃至融资等方面带来多重利好,有助于企业打造新的发展动能。
一个地区上市公司的数量往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个行业上市公司数量的多寡,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该行业的发展水平。
一直以来,有上市意愿的险企不少,但遗憾的是,自2004年中国平安完成上市之后,除众安在线这一专业互联网保险外,再也没有任何一家民营保险公司实现直接上市。阳光保险也因此成为了18年来自平安保险后首家实现直接上市的民营传统直保公司。
国内上市险企再添重磅成员,合计达到10家,但在总共235家、注册资本动辄数十亿的保险公司中,这10家上市险企,数量占比仍显得微不足道。对比其他金融机构,这种差距尤为明显,例如券商,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证券公司140家,其中仅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就达到了41家,无论绝对数量还是占比,均远高于保险业。
如此低的上市公司比例与保险业更为严苛的上市条件形成了某种映射,也让具有融资需求的保险企业面临严峻挑战与压力。
上市仪式上,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张维功直言:“阳光的上市,是资本市场为阳光准备的一场,可以说是公司收获的最好的‘成人礼’!”其实,不仅阳光需要成人礼,放眼正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保险业,又何尝不需要一次轰轰烈烈的成人礼?抑或说,行业更需要用阳光上市这则振奋人心的消息提振发展信心。
让阳光保险上市更具象征意义的,是其民营企业的身份,八家上市传统直保公司中,民营企业更是只有平安、阳光两家。
近年来,金融行业进入风险暴露期,一些民营金融机构成为众矢之的,一段时间内,污名化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叠加宏观经济、疫情、居民收入等因素影响,一些民营金融机构发展严重承压,甚至出现融资困境。在此时,阳光保险集团却顺利得以上市,无疑是为所有的民营金融机构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对于港股投资者而言,阳光保险的成功上市也是值得期待的,根据其招股说明书,2019年至2021年,阳光保险保费收入增速、净利润增速、新业务价值增速、投资收益率方面均具可比上市公司前列,长期投资价值被市场广泛看好。在港股市场相对疲软的当下,阳光保险赴港上市,将有利于活跃香港资本市场、提升投资者信心。
02
为什么是阳光保险?一家专注主业、持续创新的企业一定能突出重围
作为一家成立于2005年的中生代险企,阳光保险从旗下阳光财险成立开始,就具备鲜明特征,成为行业发展历程中不容忽视的存在,有关张维功、阳光保险的创业故事,人们也早已耳熟能详。
正是这些人和事,造就了今日的阳光保险,这其中就包括其反复强调的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踏实奋进的农民心态、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以及持续聚焦主业的战略定力等等。研究阳光保险的历程经验,也一定离不开对这些阳光要素的深入分析。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之初,开放程度最高的保险业吸引了诸多有识之士的目光。2004年5月辞职后的张维功,带领创业团队先后奔赴中国17个省市,拜访并商谈389家企业,历时14个多月,找到了理念契合的股东,以市场化的方式筹建了阳光财险,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阳光保险集团。
该公司彼时就形成的“敢于挑战、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市场化机制和价值创造原则,奠定了阳光的价值主张与企业家精神基础,成为其不断发展壮大的基因力量。
与很多保险公司一把手不同的是,张维功在创业之前就已经是一名资深的保险业界人士,在人保时期,从一名一线业务员到山东省分公司副总经理,调入保监系统后,还成为了彼时系统内最年轻的局级干部。
或许正是源于这样的经历,张维功作为创始人所体现出的对于保险业深厚的情结热爱和专业专注,在业界很是独特。在多元化经营风起云涌的年代,其带领阳光保险集团始终保持了对于保险主业的高度聚焦,坚持专业、专注与价值发展不动摇。
由于保持专注,身为中生代险企的阳光保险集团依然在产寿资管领域等领域实现了均衡发展,且寿险、产险、资管三家子公司,在各自领域都表现优异,持续为集团创造价值利润。
截至2022年6月30日,阳光保险的总保费收入为人民币629.5亿元,其中人身险业务总保费收入占比66.8%,财产险业务总保费收入占比33.2%。截至2022年6月30日,阳光资管受托管理的投资资产总规模进一步增至人民币7694.50亿元,其中受托管理第三方资产规模为人民币4293亿元。
这种高度的战略定力是阳光保险顺利上市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其既有效地帮助企业避开了行业激进时期的盲目跟进,也对冲了行业低迷时期的情绪低落,确保了阳光保险快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这或许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解释阳光保险为什么能够在行业低谷时期顺利上市。
专注与创新,是企业制胜法宝,专注是创新的必要条件,创新又是推动企业保持兴趣,持续突破的关键。阳光的经营训诫里有一句话“创新是不竭动力,快速反应、大胆创新,勇做市场领跑者”,所强调的正是企业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创新。
可以看到,18年中,阳光保险在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等方面均实现了多重突破,无论是阳光财险的EA专属代理门店模式,还是阳光人寿打造的旨在提升中心城市代理人人均产能的突破项目等都取得了良好成效,又为阳光保险增加了更多的新的标签。
03
阳光保险新战略起航,继续聚焦风险管理,坚持战略定力不动摇
对于阳光保险集团自身而言,上市,是过去18年不懈努力竭力打拼的最好总结和回报,同时也是面向未来全新考验的开始。
尤其当下的中国保险业正处于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最关键的换挡期,在持续数年的承压前行之后,业界都迫切需要看到新的亮点、新的希望。跻身公众公司的阳光,做出更多探索,既是义务也是担当。
综合各种公开消息,很显然,未来的阳光,“专注”依然会是其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会持续专注保险主业,专注风险保障与风险管理。
据悉,为达成目标,阳光保险正全面推进面向家庭客户和面向企业客户的新战略——做专业领先的家庭保险保障服务提供商与值得信赖的企业风险管理伙伴。
一方面,阳光以个人家庭客户人、物的多元现实保险需求为“横”向切面,以人的生命周期规律性需求为“纵”向连接,构建向家庭客户提供覆盖医疗、教育、健康、养老、财富管理、财产、责任、信用等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保障服务。
其底层逻辑在于,伴随保险业主流客群的代际迁移,新一代客户的保险需求、购买习惯等已经显著改变,保险企业必须基于实际做出调整。
为实现这一目标,满足客户横向以及纵向的多元需求,阳光保险将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闭环经营体系,深度洞察客户需求,打造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和生态服务矩阵,建设与客群匹配的销售队伍,同时将科技行销能力、服务支持能力等作为贯穿全链条生态的支撑体系。
而针对企业客户制定的发展战略,核心就是要真正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将保障功能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阳光的财产保险将由单纯的经济补偿保险提供商向风险管理服务支持商转变,同时更加重视信息网络、人工智能、新产业、新技术的保险需求研究,提供与时俱进的保险保障服务。阳光的寿险将从单一的提供团险产品向助推企业生产力提高的人力资源服务支持商转变,引导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人性化管理,体现企业关爱文化,强化员工的稳定性与归属感,让保险真正成为企业风险管理与生产力解放的信赖伙伴。
一家公众公司所获得的关注与期待一定是远高于一家非上市公司,这种关注与期待,是企业前进的动力,诚如张维功所言“踏入了国际资本市场、成为了全球化公众公司,这极有助于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发展动力”。但动力也意味着压力,一家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才是公众最愿意看到的企业,也才是值得保险业界人士期待的企业。
对此,上市仪式上,张维功也公开做出表态:“公司仍将以服务国家战略、顺应人们新时代的保险保障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壮大发挥更多积极作用。”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