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保险曹海菁:互联网保险还没有成熟模式,期待蜂巢结构下的业务爆发|独家专访人物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18-12-14 09:43 /
编者按 互联网保险从2011年发展至今仍热度不减,然而与之热度不相称的一个事实却是,行业至今仍然没有找到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站在 单边互联网主义破灭的十字路口,互联网保险踟蹰难前 。 泥沙俱下的互联网保险,谁能熬过2.0时代? 『慧保天下』尝试着给出一个答案,因此策划了“互联网保险2.0时

编者按
互联网保险从2011年发展至今仍热度不减,然而与之热度不相称的一个事实却是,行业至今仍然没有找到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站在单边互联网主义破灭的十字路口,互联网保险踟蹰难前泥沙俱下的互联网保险,谁能熬过2.0时代?『慧保天下』尝试着给出一个答案,因此策划了“互联网保险2.0时代系列专访”:在众安的惊鸿一瞥之后,另外三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泰康在线、易安保险以及安心保险都有哪些新的探索?对于成立仅半年有余的三家公司,『慧保天下』无意评判,只是希望能够如实反映他们的所思所为。


▶监管空白的领域,即给企业留下“法不禁即可为”的创新空间,但并不明确的监管态度也可能令企业承担一定程度的政策风险。
互联网保险的“轻”一方面体现在人力规模、机构数量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方面;另一方面体现在传统险企“重”的模式,做“轻”的流程改变上。
首先这个爆点产品有足够的体量养活保险公司;其次,产品必须是不可复制的,不能被其他险企看一眼就可以简单的价格战击败你。



易安保险董事、总经理曹海菁

相对于阿里巴巴、腾讯、平安等众星捧月下众安保险,以及在庞大的集团化架构之下目标明确的泰康在线,易安保险无疑更适合走市场化的发展路线——以灵活的姿态快速迭代试错,寻找到一种成熟的互联网保险模式。在这样的一种期待之下,易安保险已然确定了自己的发展路径:打造“轻资产+蜂巢组织”结构下的产品经理负责制商业模式,并探索可供快速复制的盈利模式,形成爆点。
 
思路是清晰的,目标是明确的,但在监管留有空白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的态势下,未来不确定因素仍存,这对于易安保险的执掌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身为易安保险总经理的曹海菁,不同于互联网人,亦不同于传统保险经营者,十年财经媒体经验、十年保险监管经验,他由行业观察者到行业监管者,再至市场主体经营者,颇为多元化的职业履历,为之带来了怎样的互联网保险观、经营观?实践后的曹海菁又有了怎样的定论?

互联网保险早期演进三段论:
生于本世纪之初,2007年走入监管视角,爆发于2011年后

如果抛开互联网保险一词,国内保险“触网”历史可溯至本世纪之初。2000年前后,国内众多保险企业上演过一幕轰轰烈烈的险企“触网潮”,各类保险网站先后成立。其中最为知名者,当属中国平安pa18.com的成立。网络泡沫破碎后,险企“触网”激情渐退外加保险网站的发展比预期相差太远,2003年后众多险企开始实行收缩战略。然而,自2005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又开始在网络保险领域加大投入力度,险企再度“触网”。
 
“互联网保险”的出现则要等到“互联网思维”一词的出现,2011年后李彦宏、雷军、马化腾等互联网领袖的推波助澜下,互联网经济蔚然成型,国内互联网保险大发展。
 
“互联网保险走入监管的视角可追溯至电销车险兴起之初”,财险产品十年监管经验令曹海菁对于渠道、产品创新的观察颇有些异于常人,“2007年出台首份电销车险监管规定之时,保监系统已经将互联网定义为直销渠道的一种,所谓的互联网保险那个时候已经存在。”
 
曹海菁眼中的互联网保险演进有着三大阶段的划分,如果说第一阶段萌芽于电销时代,那么2011年后“大量场景化保险的出现,及借助互联网实现昔日有保险需求、传统销售渠道难形成保费的险种的爆发”等特征的出现,预示着互联网保险进入第二阶段,期间的标志是退货运费险的出现,家财险、航意险等传统渠道难打开局面的险种的爆发。
 
第一阶段也好、第二阶段也罢,互联网保险更多还是侧重渠道端的表现,真正的升阶还要等待“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的到来,互联网深度介入多个行业,影响商业模式。
 
2013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保险百家争鸣,野蛮生长:从这一年开始,先后涌现众安、易安、安心、泰康在线等四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BATJ级别互联网巨头布局互联网保险生态,各类互联网平台保险呼声此起彼伏。传统保险机构则开始重视搭建自身互联网销售平台,可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者短时间内达到上百家。专注于保险比价、UBI车险及健康管理的互联网保险创业项目如雨后春笋……一时间各类玩家及多样资本聚集互联网保险领域。
 
“这一阶段,保险、互联网之间的一些共性逐渐挖掘而出,保险产品的创新反过来影响互联网。”曹海菁认为,当前互联网保险逐渐走入第三阶段,融合共享、相互影响,随之而来则是行业对互联网保险商业模式的酝酿。众安那起著名的高估值融资事件,在曹海菁看来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互联网保险新商业模式的期待。

互联网保险监管:
互联网保险半场转换,野蛮生长结束,监管跑步入场

作为新生事物,监管给了互联网保险明确的鼓励和支持态度,但不同于之前的没有监管介入的野蛮生长时代,“互联网保险的主基调调整为‘促进发展’和‘规范发展’”
 
“互联网保险1.0时代的基本特征即是——玩家基本进场,但野蛮生长,大量的资本和参与者都意识到了互联网保险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想象空间,一时间鱼龙混杂。”作为曾经的观察者、监管者,现在的参与者曹海菁直言:“互联网保险高速发展挑战监管的空白,互联网金融整顿的大风潮中,互联网保险在监管约束下步入合规发展的轨道,意味着1.0时代的落幕,2.0时代的到来。
 
粗略梳理不难发现,近两年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互联网保险均有相关部委持续下发监管条例明晰概念、规范发展。2014年12月,保监会发布《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稿)》,201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同月保监会印发《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等基本形成国内互联网保险监管框架,并从经营条件、经营区域、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方面明确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的基本规则。
 
值得留意的是,鉴于监管滞后性,当前条例规章仅是整体框架性的指导文件,而险企经营则涉及方方面面,“监管条例中还有一些方面的内容需要后续其他专项文件的补充,这些监管空白的领域,即给企业留下‘法不禁即可为’的创新空间,但并不明确的监管态度也可能令企业承担一定程度的政策风险。”

碎片化产品创新三条红线:
表里如一不能误导消费者、不能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必须是保险产品

产品碎片化、场景化的追风中,近两年市场上出现了太多吸人眼球的“噱头产品”,尤其退货运费险大热后,顶着互联网保险的势头,“噱头”之风更甚,以至于当前无论大小公司均在上述领域下足功夫,效果却难言成功。
 
“不可否认,碎片化产品是互联网保险重要的产品模式之一,遗憾的是部分险企只看到了表面的‘碎片化形态’,而忽略了真正的‘保险本质’。”曹海菁认为:“真正意义上创新的碎片化产品,必然是顺应互联网保险市场发展趋势,根据不同场景衍生出符合保险原理的创新型险种。”
 
据悉,保监会工作期间曹海菁曾叫停过“雾霾险”、“赏月险”、“世界杯喝高险”等一批噱头产品,那么什么是噱头产品、什么是符合保险本质的产品?
 
“首先,保险产品和险企宣传实际可保内容须一致,如果不一致就是误导消费者;其次,险企推出的产品必须是保险产品,具有可保利益、险企有承保能力。月亮圆缺和保险公司承保能力、消费者保险利益无关;最后,保险产品不能违反公序良俗,要相容于社会伦理道德。”曹海菁分享碎片化产品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切入各种不同的细分场景,着重于解决人们生活中的痛点,贴近生活、无微不至。

互联网保险公司之“轻”:

一方面体现在人力规模、机构数量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方面;

另一方面体现在传统重工做“轻”的流程改变上


不同于传统保险公司重工的经营架构,“轻资产”运作是互联网保险公司一大显著特点。不仅因为互联网企业崇尚“轻资产”运作,更是因为保险监管为互联网保险公司提供了“轻资产”运作的政策“便捷性”
 
《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明文规定,“允许在没有开设机构的区域从事规定类别的互联网保险业务,包括意外伤害保险、家庭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以及个别保监会允许的产品”,突破了传统公司保险业务经营地域限制,同时在险种结构上突破了传统保险公司经营范围分级的监管规定。
 
传统保险机构的组织架构相当复杂,总部—省公司—市公司—县公司层级众多,每个分支机构均配置管理班子,层层重工之中的传统金融企业如何理解互联网色彩浓重的“轻”?仅是减少组织架构、人力规模?
 
“互联网保险的‘轻’一方面体现在人力规模、机构数量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方面;另一方面体现在传统险企‘重’的模式,做‘轻’的流程改变上。”曹海菁告诉『慧保天下』,随着互联网程度的加深,很多后端服务的提供商,完全能够提供线上化、流程化、标准化的服务。互联网保险公司只需要提供一个整合的平台,一方面帮助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运用平台化战略形成资源汇聚平台,汇集众多合作伙伴的力量,通过互联网以高效、低成本的方式连接需求者,优化配置资源。

互联网保险组织架构:
推崇蜂巢式组织架构+产品经理制

产品经理制几乎是所有推崇技术的互联网公司青睐的组织模式,寓意着直接、高效。互联网保险领域也有着浓重的产品经理负责制痕迹。
 
“易安也强调产品经理是公司的老板,精算、财务、IT,包括总经理室皆服务于产品经理,但我们不是互联网企业理解的产品经理制,有些区别——蜂巢结构下的产品经理制。”曹海菁透露,易安的组织结构,既不同于传统的层级化组织结构,也不同于众安的产品线模式,“蜂巢结构”是一种更加多元化的组织结构,没有“定式”。易安期望通过这种自组织、快迭代的独立业务单元实现自我造血;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扁平化、去中心的组织结构,通过低成本的链接和沟通实现效率和竞争力的提升。
 
具体而言,如同K•K名著《失控》中描述的一般,易安所确立的蜂巢式组织架构下的产品经理制就像一个月球车,上面有众多的蜂巢,每一个产品经理就像蜂巢中小而精的机器人,只要有一个产品经理跑通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模式,易安就可以凭借其独特的架构快速复制扩大,形成业务的爆发式增长。

互联网保险盈利模式:
快速迭代试错,找到可养活公司的爆点

互联网保险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没有既定的成功模式,每一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股东期待易安能够以灵活的姿态快速迭代试错,走出一种成熟的互联网保险模式。”曹海菁希望易安找到“轻资产+蜂巢组织”结构下产品经理负责制的商业模式,也能找到相应的盈利模式,就是那个可以复制、可以赚钱的蜂巢,即爆点。
 
事实上每一家公司都有着类似的想法,找到互联网保险的爆点。近两年互联网市场上并不缺乏爆款产品,但依旧没有产生可以改变命运的爆点产品,都在寻找保险中的余额宝。
 
首先这个爆点产品有足够的体量养活保险公司;其次,产品必须是不可复制的,不能被其他险企看一眼就可以简单的价格战击败你。”曹海菁强调,足够的市场需求、专属的产品,才能提高险企的话语权,打破利润分配机制,基于共享形成新的利益分配机制。“易安要做的并非贴牌出单的通道业务,而是提供有真正价值、可自己主导的保险产品。”

易安的打法三部曲:链接+融合+孵化

2016年,易安创立的元年,初步建立了蜂巢组织结构下的产品经理制,并定下“轻资产+模式创新”的经营思路
 
“未来,易安将发挥共享经济优势,在流量入口的前端和在服务资源接入的后端,采用双管齐下的‘平台化’战略。在创新路径上,将‘简单、趣味、服务’作为驱动创新的‘三驾马车’,分三步走探索互联网保险发展模式。”曹海菁透露,当前易安还处于链接时期,基于蜂巢组织结构,链接一切可以链接的平台,并建立一套标准化快速响应的内部运营机制,提升运营效率,快速响应市场。
 
走过链接,进入融合时代。即围绕“人的需求”,全力推动保险实践、互联网商业模式、产业经济规律间的融合发展,打造以数字金融、科技金融为引擎的“融合共生模式”,构建差异化的互联网保险经营模式。
 
最后则是快速复制的孵化时代,全面提升蜂巢组织结构的生命力,将成熟的模式复制到其他版块,诞生保险和互联网双重基因根植的新主体,据此着手设计集团化发展模式。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