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100% VS 长城0%:从最热销五大产品看险企分红险转型究竟有多割裂行业动态

伴随着利率的持续走低、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以及利差损风险的不断攀升,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寿险公司应发力分红险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实际结果如何,各市场主体的分红险保费占比

伴随着利率的持续走低、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以及利差损风险的不断攀升,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寿险公司应发力分红险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实际结果如何,各市场主体的分红险保费占比是否都有明显提升?

『慧保天下』根据各家险企年报进行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在已披露保费收入前五大产品的72家人身险企中,合计有40家险企72款分红险产品,保费达2555.25亿元,占据前五大产品保费总额的40.47%。

这其中,部分公司前五大产品中,分红险保费占比极高,例如泰康人寿,甚至达到了100%的水平,但也有部分险企的前五大产品中,分红险消失不见,例如阳光人寿、长城人寿等10家险企。

在分红险转型大潮下,人们对于分红险的意见尚未达成一致。

01

2024年72款分红险跻身40家险企最热销五大产品,产品数量、险企数量较2023年均有所下降

从公司和产品数量来看,据『慧保天下』统计,在2024年年报中披露保费收入最高的前五大产品的72家人身险公司中,只有40家公司的前五大产品涉及分红险,较2023年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5家;对应的分红险产品也只有72款,较2023年减少7款。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前五大产品中分红险占比高的险企数量又有所增加。2023年,仅有小康人寿、渤海人寿两家险企前五大产品中分红险保费占比突破50%,保费占比在30%以上的险企则有14家,且大多数为中小险企。而2024年,分红险保费占比超过50%的险企扩充至14家,占比超过70%的险企则达到5家,分别为泰康人寿、安联人寿、中宏人寿、大都会人寿与珠江人寿。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险企由于各种原因至今尚未披露最新年报,其分红险产品在前五大产品中的占比尚不得而知。比如国华人寿、渤海人寿,这两家公司2023年的前五大产品中均有分红险涉及,其中渤海人寿当年前五大产品中的分红险保费占比还达到了57.36%。

从产品形态看,以分红型年金、分红型增额终身寿为主。

02

2024年泰康人寿前五大产品均为分红险

具体来看,前五大产品中,所有产品均为分红险的公司有1家,为泰康人寿;涉及4款分红险的公司有1家,为安联人寿;涉及3款分红险的公司有9家;涉及2款分红险的公司有7家;涉及1款分红险的公司有21家。

其中,泰康人寿前五大产品中的分红险由2023年的4款上升到了5款。作为长期聚焦并深耕分红险业务的险企,泰康人寿已然构筑起相对稳固的分红险业务根基。其旗下的泰康幸福享佑年金保险(分红型)、泰康保盈两全保险(分红型)、泰康鑫福年金保险(分红型)、泰康鑫享人生年金保险(分红型)以及新加入的泰康惠赢人生(爱家版)年金保险(分红型)五款产品在2024年合计实现保费752.96亿元,占比泰康人寿2024年总保费收入的32.98%。

03

阳光人寿、农银人寿等10家险企前五大产品中无一分红险

与泰康截然相反的是,也有一些险企的2024年前五大产品中却不见了分红险的身影,转由终身寿险与年金险取代。

这部分险企包括阳光人寿、长城人寿、农银人寿、幸福人寿、建信人寿、中信保诚人寿、交银人寿、小康人寿、国联人寿、三峡人寿10家,其中小康人寿2023年前五大产品中分红险保费占比达到了58.21%,是当年占比最高的险企。

这显示2024年,不同险企对于分红险的态度迥异,一些险企提早涉足分红险,2024年反而将业务重心转向了传统保险,导致分红险的销售逐渐放缓。另一些险企则在2024年才开始发力分红险,或加大了分红险发展力度。

04

2024年下半年头部险企发力明显

整体来看,2024年分红险转型主力仍为中小险企,但是头部险企也开始巨舰转向,发力明显,泰康人寿前五大产品中分红险保费占比由36.03%升至100%,人保寿险由33.89%升至57.46%,太保寿险由5.95%升至19.74%,中邮人寿由5.93%升至18.52%——在2024年举行的上市险企半年业绩发布会上,许多头部险企高管纷纷提出了未来要将分红险占比提高至50%的目标。

对比近两年数据显示,光大永明人寿、同方全球人寿、陆家嘴国泰人寿、华泰人寿、复星保德信、招商仁和人寿6家险企的2024年前五大产品中新出现了分红险,其中华泰人寿有3款分红险产品入围,对应的保费占比也达到了56.45%。

05

银保成分红险第一大渠道

从各险企前五大产品中分红险的销售渠道来看,银保渠道成为当之无愧的主战场,个险则沦为第二战线。

72款分红险产品中,43款产品只从银保渠道销售,涉及保费1574.97亿元,占到纳入统计分红险保费的61.64%。其中泰康人寿旗下的泰康幸福享佑年金保险(分红型)渠道贡献最大,实现保费311.75亿元。

其次才是个险渠道,共13款产品只通过个险销售,涉及保费502.34亿元,占总保费的19.66%。

从险企类型来看,中小险企、银行系险企更偏向于通过银保渠道销售分红险,而一些有实力的合资险企、外资险企和头部险企则倾向于构建多渠道销售分红险。比如安联人寿,其旗下四款主力分红险产品通过个险与银保渠道销售;大都会人寿旗下的三款主力分红险产品则分别通过直销、银保与个险三种渠道销售。

06

分红险认知深化,长期来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随着利率不断走低,财富管理市场上的产品选择也受到很大影响,作为浮动收益型产品的分红险,其“保底+分红”的特点,既能降低低利率下险企刚性兑付的压力,又能通过分红给予客户更多想象空间,因此被普遍认为是低利率时代,最符合市场多方需求的产品。

不过,在现实市场中,人们对于分红险的矛盾心态也在逐渐显现,一方面,分红险销售相对较难,包括市场竞争力不足、容易造成销售误导、部分渠道有排斥心理、队伍的销售习惯养成须更长时间等等,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分红险通过降低预定利率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险企的利差损风险,但其需要将至少7成的利润分给消费者,实际也在分走保险公司更多利益,长期比较,很难断言哪类型产品对消费者更有利,对公司更有利。

保险公司还必须直面的问题是,随着更多险企加大分红险销售力度,分红险的内卷也在加剧,为了缓解现金流压力,很多险企仍选择押注传统型产品,特别对于许多处于盈亏平衡边缘,甚至是持续亏损的中小险企来说,巨大的资产压力使其即使想进行分红险转型,往往也是“有心无力”,大多时间只是随着行业而动,自身主动性不足。

附表: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