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激辩个险体制改革与报行合一:个险影响或小于银保经代行业动态

4月1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动深化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改革的通知》(金规〔2025〕13号,以下简称13号文),一石激起千层浪。 全文仅两千余字,却字字关乎行业的根本利益:从全面深化个险、经代渠道报行合一,到明确代理人佣金延发机制,再到鼓励利益向一线倾斜、支持增强保险

4月1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动深化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改革的通知》(金规〔2025〕13号,以下简称“13号文”),一石激起千层浪。

全文仅两千余字,却字字关乎行业的根本利益:从全面深化个险、经代渠道“报行合一”,到明确代理人佣金延发机制,再到鼓励利益向一线倾斜、支持增强保险销售人员社会保障……每一项都直指行业沉疴,牵动从业者神经。有人称之为“久违的利好”,有人则直言“落地难度不小”。

行业对于13号文的深度研判仍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但初步的分析已经有结果,『慧保天下』访问多位一线险企高管与资深从业者,梳理出市场对此次政策的六大核心共识:

其一,个险“报行合一”与险企内部改革方向同频共振;

其二,个险渠道受到的冲击相较经代和银保更为温和;

其三,各方普遍承压,但影响因公司类型与队伍结构而异;

其四,佣金延后发放机制或影响销售积极性;

……

01

共识一:监管定调个险、经代深化报行合一,与险企内部改革同向而行

4月1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发布《关于推动深化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改革的通知》(金规〔2025〕13号),明确鼓励保险销售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并要求全面深化个险和经代渠道的“报行合一”,而这也被业内视为是个险、经代渠道“报行合一”全面深化的标志。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此次个险、经代渠道的“报行合一”由监管层面主导推进,但这一方向与不少保险公司、经代机构近年来的内部改革同向而行。早在去年,经代渠道已开始执行“报行合一”,开始严格执行1倍loading,并因此受到较大影响,佣金收入大减,公司内部开启新一轮转型,降薪、裁员、改革组织架构,改革基本法,利益向一线倾斜等是普遍的应对手段,但即便如此,销售人员收入还是受到了波及。

个险渠道,此前被视为仅剩的尚未彻底执行落实“报行合一”的渠道,但实际上,有业内人士透露,很多公司个险渠道也已经开始按1倍loading报备产品。

且从保险公司个险渠道发展战略来看,摒弃“人海模式”,大力发展“绩优人力”“绩优组织”已经是行业共识,而“绩优人力”“绩优组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新的基本法、新的组织形式,新的利益分配方式,与13号文的精神内核基本一致。

02

共识二:个险冲击相对温和,经代、银保承压更重

“报行合一”已成行业共识,但真正落地过程中,无论是率先推进的银保渠道,后续跟进的“经代渠道”,还是正逐步推进的个险渠道,都面临重重挑战。尤其是在低利率环境下,改革压力愈加显著,转型带来的阵痛正在各方显现。但业内普遍认为,个险渠道受到的冲击相较经代和银保更为温和。

银保渠道“报行合一”之后,保险公司在该渠道的佣金支出降低约30%,受此影响,2024年,人身险行业银保渠道实现新单规模保费约7300亿元,相较于2023年,下滑接近2000亿元,同比下滑21%,新单期缴保费也在下滑,同比下滑12%左右。

经代渠道实施“报行合一”之后,佣金水平也出现显著下降,部分产品甚至出现了“佣金腰斩”的情况,受此影响,经代渠道保费大幅下滑。据业内人士透露,2025年一季度经代标保保费仅为18.7亿元,同比骤降约70%,预计全年新单保费难以突破百亿元,市场规模显著萎缩。

相比之下,个险渠道在“报行合一”之下,尽管也面临组织架构调整、代理人利益再分配等压力,但影响整体可控。业内人士指出,险企对于银保、经代这类“外部渠道”掌控力度不足,因此往往面临很高的佣金手续费率,但个险渠道作为保险公司自建渠道,一直以来的佣金水平就比经代渠道要低,并未出现“翻倍给付”的情况,因此,“报行合一”对其有影响,但影响可控,且控费压力下,保险公司会更倾向于调整间接佣金结构,而非直接压缩代理人的基础佣金,以避免对队伍稳定性造成过大冲击。

03

共识三:各方承压,但影响程度因公司类型与队伍结构而异

个险“报行合一”全面深化,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不同类型队伍、不同市场主体所承受的压力和挑战各异。

对于销售队伍规模庞大的头部险企而言,不同类型队伍所承受的影响不同。传统队伍,依据传统模式组建,虽然经历多年“清虚提质”,“虚胖”问题明显得到改善,但依然存在人员老化、组织层级多的问题,对这部分队伍进行改革,所面临的压力要更大。

对于近年来险企按照新型基本法组建的新型绩优组织,以及按照独立代理人模式组织的销售队伍而言,“报行合一”的影响相对要更小,因为这些组织往往一开始就采取了“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在佣金制度设计上也更加合理,借助更灵活的管理机制,在转型过程中具备一定缓冲能力。

相较于头部险企,中小险企由于在压降固定费用方面空间更小,“报行合一”之下,其也将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

中小险企过去往往依赖银保和经代渠道,“报行合一”落地后,其原有渠道优势被进一步削弱,同时,由于品牌影响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偏弱、难以有效摊薄固定费用,其业务发展更加受限。以银保渠道为例,“报行合一”政策实施后,头部险企动辄100%以上的同比增速,对中小险企几乎形成碾压之势。

04

共识四:简化层级、降低间佣比例、增强保障,利好一线销售人员

长期以来,传统“金字塔”组织框架下,佣金分配重团队、轻一线,基层保险销售人员收入不稳定、留存难度大,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阻碍。本次13号文明确提出要精简优化销售队伍层级、推动利益向一线销售倾斜,有望提升销售效率、增强一线人员的积极性与稳定性。

更重要的是,13号文提出“推动支持保险销售人员按照灵活就业人员相关政策参加社会保险、办理居住证等”,回应了代理人长期以来的呼声。虽然具体政策细节尚未明确——如缴费主体、缴费方式、适用范围等仍需进一步明确,但制度的破题已经开启,或能直接提升代理人的职业归属感与社会认同感。

再加之13号文提出要推动保险销售顾问专业化。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有助于改善销售人员福利保障,还将推动销售队伍向更职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进而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和行业整体形象。

05

共识五:佣金延后发放,或影响销售积极性、加剧人员流失

13号文提出,“缴费期5年(含)至10年的保单,佣金发放期不得少于3年;缴费期10年及以上的保单,佣金发放期不得少于5年”,旨在引导销售人员长期留存,为客户提供持续服务,并建立更加平衡合理的佣金激励机制,保障销售人员合法权益。

这项规定体现了监管鼓励长期服务导向的意图,但在实际执行中,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可能会带来一定挑战。首当其冲的是,佣金延长发放将直接压缩销售人员的当期收入,进而可能造成销售积极性下降、业绩下滑。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佣金一旦延后发放,销售人员当年的收入会缩水,这对业务员来说是现实的影响。”

收入水平是影响代理人留存率的首要因素,若佣金结构调整整体削弱首期激励,延长佣金发放周期,恐将加剧人员流失。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此类佣金安排本就在其内部执行之中,若有调整,也仅是佣金结构的微调,对整体影响有限。关键在于“直佣”与“间佣”的再平衡,若能同步提高直佣、压缩多层级返佣,对核心销售力量反而是一种利好。

06

共识六:政策执行细则尚不明朗、执行难度大,现实压力下“小账”问题难根治

尽管13号文已经发布,“报行合一”的方向已明确,但政策执行层面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业内普遍认为,目前文件多为原则性指导,部分内容尚没有操作细则,导致市场整体仍处于研判、观望阶段,围绕13号文的讨论仍在继续,具体落地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过,就“执行难”,市场似乎已经达成共识。当前,在成本压降与增长焦虑交织的大环境下,各家险企仍被各种考核指标紧紧束缚,难以彻底放下对于业务增长的执念。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银保渠道,还是经代渠道,即便已经实施了“报行合一”但仍难彻底杜绝各种“小账”。

有经代渠道人士直言:“热销产品多是突破了‘报行合一’的产品。”

有银保渠道人士也表示:“业绩压力之下,银保小账早就死灰复燃,只是形式更加灵活。”

而在产品设计上已经采用1倍loading的个险渠道,也有业内人士称:“还没办法覆盖成本,‘超支’现象普遍。”

有业内高管坦言,“报行合一”虽具现实意义,方向也无疑正确,但要真正做到全面、彻底落地,依然面临不小挑战。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