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经营受限、高管升迁受阻:前三季度2000余张罚单倒逼险企强化合规经营行业动态

在严监管防风险的大背景下,保险机构内部合规压力倍增。 一方面,伴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县域监管支局统一挂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系统的四级垂管架构正式建立,保险监管执行力得以大大增强。 另一方面,近年来,顺应防风险严监管的思路,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系统各类政策不断出台,织密织

在严监管防风险的大背景下,保险机构内部合规压力倍增。

一方面,伴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县域监管支局统一挂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系统的“四级垂管”架构正式建立,保险监管执行力得以大大增强。

另一方面,近年来,顺应防风险严监管的思路,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系统各类政策不断出台,织密织牢制度网络,在“四位一体”“长牙带刺”“全方位无死角”的严密监管格局下,保险公司必须将合规经营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严监管”态势下,保险业罚单数量与罚款金额也逐年攀升。2024年前三季度,金融监管总局已累计开出逾2000张罚单,罚款金额超2.7亿元,相关责任人罚款达5440万元。财务业务数据、销售理赔、内控与合规、员工行为管理与公司治理更是处罚的重灾区。

由于基层业务单位长期受到业绩导向的影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面对合规经营要求, 常常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近年来,这一趋势已经有所转变,一张张罚单,将机构和责任人打入经营受阻、声誉受损、前途受限的境地,在真正的“严监管”面前,行业已然到了向“实质合规”转型的关键时刻。

01

前三季度保险业合规压力进一步加大:机构罚款金额超2.7亿元,同比增长7%

监管之严、力度之大,通过罚单数量就已经展露无遗。

融新致远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以挂网日期为准,金融监管总局系统共披露罚单2147张,共对保险机构合计罚款约2.7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2.57亿元左右的罚款总额,同比增长7.09%。

从各细分领域来看,前三季度,财险公司共被罚约955次,累计罚款约1.62亿元,无论是罚单数量还是金额,均远高于其他领域;人身险公司被罚约820次,累计被罚约8123万元;中介机构则被罚约303次,合计罚款约2780万元。

从违规内容来看,尽管财险公司、寿险公司被罚原因不尽相同,但处罚重灾区主要集中在财务业务数据、销售理赔、内控与合规、员工行为管理与公司治理上。主要违规要点则集中在给予合同以外利益、虚构业务套取资金、虚列费用、编制虚假财务资料、未按规定使用保险条款或费率、财务数据不真实等方面。

今年的处罚力度明显加大。监管在不断增强违规处罚力度的同时,着重加大对个人责任的追究,强化处罚效果,切实将责任精准压实到个人层面。前三季度,就针对个人的处罚决定而言,被罚款的人次达到1680次,处罚金额累计约为5440万元;被给予警告的有1711人次;被取消任职资格的有7人次;被禁止从事保险业的有39人次。

此外,『慧保天下』统计发现,保险行业罚款总额超过百万的罚单达到12张之多,罚款总额为3608.8万元,相较往年显著增加。一些保险巨头收到的罚单,单张罚款金额甚至近1000万元。其中,1张罚款总额超900万元,3张超600万元,4张超200万元,同时每张罚单都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处罚,个人合计被罚711.4万元。

02

直指险企七寸,罚单不仅仅是罚钱,还可能影响业务发展、偿付能力,甚至责任人职业生涯

合规经营一直是保险公司经营的重要课题之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制度不健全、监管力量不足等原因,单纯以业绩为导向的基层业务单位常常忽略合规经营重要性,以至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普遍存在。

而总公司也常常对此采取“护犊子”的举措,默许甚至是纵容违规行为的发生,多年前,甚至曾有总公司放言,如果分支机构有人因为被监管处罚无法继续在原岗位履职,公司会为其提供新的岗位。

然而,伴随监管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监管处罚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切实影响到相关机构、相关人员的更大利益,有没有必要为了业绩而违规的思考开始更多出现。

在现行的监管体制下,各地金融监管局开出的罚单往往只有寥寥数行,罚金在几万到几百万之间浮动,然而,这些看似简短的罚单却有着旷日持久的影响力。对保险机构及其责任人而言,监管处罚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尤为显著,不仅罚款、警告、禁业等处罚接踵而至,更可能遭遇经营受阻、声誉受损、责任人从业受限的尴尬局面。

对于业务而言,在政策性业务招投标与重要项目业务拓展方面,若保险机构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并受到金融监管局行政处罚,其投标资格可能会被取消一至五年,直接影响部分业务开展。

对于个人而言,有关干部受到内外部问责将会对其后续的提拔任用以及职业成长造成极为深远的影响,除了遭受警告以及罚款等处罚外,还有可能遭遇禁业处理。尤其是近年来,监管坚持“双罚制”,出现问题不仅处罚机构,还要处罚相关责任人,这从根本上倒逼很多机构负责人开始更加重视合规经营的重要性。

如前文所述,2024年前三季度,被罚款的人次达到1680次,处罚金额累计约为5440万元;被给予警告的有1711人次;被取消任职资格的有7人次;被禁止从事保险业的有39人次。

对于公司整体而言,罚单所有可能带来的舆情危机、声誉风险,不仅会损害公司的品牌形象,更是有可能会进一步危及公司的偿付能力,其他监管评级甚至市场准入等,进而在更大范围内影响公司的发展。

影响业务、影响声誉、影响各种监管评级,影响责任人就业……各种合规经营制度不断织密织牢直指险企“要害”,保险行业到了必须高度重视合规经营的地步。

据『慧保天下』获悉,面对罚单所带来的现实沉重压力,众多头部险企愈发注重合规建设。一方面,在公司内部,从高层到基层全面压实相关罚单责任部门及机构的责任,严格控制罚单总量,构建起一套完善的监管处罚一体化治理体系,确保各项经营活动在合规的轨道上稳健运行。

另一方面,对于罚单的相关责任人则明确公示处理原则,依据不同的罚单标准对其进行考核问责。具体而言,采用降档降薪、连带责任上追一级处理对象以及严罚重处等多种方法进行处置,以此推动内控合规理念深入每一位员工的内心。

03

“四级垂管”+“四位一体”监管格局下,保险机构违规行为无处可藏

以往,保险行业更为注重营销导向,内控合规要求往往为业务发展作出让步。尽管监管大力提倡“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然而市场仍处于低水平的价格手续费竞争阶段,合规难以直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部分公司也不愿在合规方面投入过多精力。

而如今,每一张罚单的背后,皆折射出监管部门对违法违规行为严监管的态度以及坚决打击的决心。

从制度建设方面来看,近年来监管机构接连出台一系列规定和措施,推动保险机构加强内控合规建设:

2021年原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活动的通知》引导金融机构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合规”;

2022年,原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聚焦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8大权益,明确保险机构应当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纳入公司治理、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各项工作机制。

2024年8月份,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了金融机构合规管理机制,着重强调“合规从高层做起”“全员主动合规”等合规理念,而新规执行后,现有保险公司的合规负责人还将变成首席合规官,推动金融机构自上而下合规管理体系的完善。

如果说制度的完善为严监管、推动行业合规文化建设提供了切实的抓手,那么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构建“四级垂管”架构,则为落实严监管、推动行业合规文化建设提供了最强行动力。

“三定”方案落地后,金融监管总局系统“总局—省级监管局—监管分局—监管支局”的四级垂管架构得以正式确立。金融监管总局在新增配置职能的同时,人员力量也更为充实,这确保从总局的宏观把控到基层分支局的具体执行,每一级监管机构都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有力地保障了金融监管能够做到无死角、无盲区、无例外,确保保险合规监管的精确度、协同性和有效性,切实做到每一项监管措施都精准有力,推动“形式合规”稳步向“实质合规”转变。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