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股东爆雷后,泰禾人寿成香港首个被接管险企,“房企+险企”模式破产再添力证行业动态

7月26日,香港保监局发布公告,委任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的黎嘉恩和甘仲恒及德勤咨询(香港)的郑文龙为共同及各别经理,全面接管泰禾人寿所有事务及资产。据了解,三人在德勤中国专门从事企业拯救工作。 泰禾人寿因此成为香港保险业发展180多年来第一家被监管接管的险企。 作为闽系房企泰禾集

7月26日,香港保监局发布公告,委任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的黎嘉恩和甘仲恒及德勤咨询(香港)的郑文龙为共同及各别经理,全面接管泰禾人寿所有事务及资产。据了解,三人在德勤中国专门从事企业拯救工作。

泰禾人寿因此成为香港保险业发展180多年来第一家被监管接管的险企。

作为闽系房企泰禾集团旗下险企,泰禾人寿的经历可以说是这些年“房险”结合的一个典型时代缩影。顺着紧绷的资金链条,短短8年间,伴随着千亿房企泰禾集团,泰禾人寿因地产而兴,亦因地产而衰。

01

香港现首家被接管寿险公司,新业务停止已超3年

香港保监局对于泰禾人寿的关注,实际从4年前就开始了,也是从那时起,泰禾人寿逐渐走向衰落。

2020年年中,泰禾人寿与股东方泰禾集团之间约22亿港元规模的“套利交易”被揭露,香港保监局从那时起就开始向泰禾人寿施加了一连串监管措施,包括“保护”泰禾人寿在香港的银行存款及资产;加强对泰禾人寿关联交易方面的监控;限制泰禾人寿的投资行为等。

受此打击,以及其他因素共同影响之下,2021年2月起,为了改善偿付能力状态,泰禾人寿宣布自行暂停承接新保单,业务旋即陷入停滞状态,持续至今。

数据显示,近年来泰禾人寿业绩一路大幅下滑:从2020年到2022年,该公司分别实现总保费收入21.99亿港元、13.2亿港元、10.83亿港元,分别同比大幅下降29.09%、39.97%、17.95%。

停摆的业务和沉重的负债倒逼泰禾人寿最终被接管。

长年没有新保单的同时,还要履行既有保单业务,泰禾人寿的负债自然水涨船高,根据香港保监局公布的统计数字,截至今年3月31日,泰禾人寿当前的有效保单超过9.2万份,涉及保单负债约180亿港元。

为保护保单持有人权益,2023年8月16日,香港保监局指定普华永道的韦艾理(Peter Whalley)以及Peter Greaves作为顾问,为泰禾人寿在包括资产和财产管理、投资策略及向保单持有人派发分红等若干特定范畴提供支援。

截至目前,泰禾人寿已经连续两年没能向监管提交财报了。香港保监局不得不再度出手,7月26日,香港保监局发布公告,委任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的黎嘉恩和甘仲恒及德勤咨询(香港)的郑文龙为共同及各别经理,全面接管泰禾人寿所有事务及资产。据了解,三人在德勤中国专门从事企业拯救工作。泰禾人寿因此成为香港保险业发展180多年来第一家被监管接管的险企。

7月27日香港保监局再发公告,在此前已获委任的三名经理的基础上,再追加委任德勤财务咨询服务总监Marcin Czarnocki,四人共同作为泰禾人寿的联合临时清盘人。

对此,香港保监局发言人解释道,委任联合临时清盘人的目的是为分隔泰禾人寿的资产(而并非将其清盘),以保障其保单持有人利益。

02

生于“房险蜜月期”,成也地产,败也地产

泰禾人寿虽然在香港,但其股东泰禾集团,却是不折不扣的、根植于内地市场的房地产企业。而泰禾人寿今日之际遇,也正是内地房地产市场走向低迷,“房企+险企”模式破产的连锁反应之一。

房企与险企,这对资本市场上的欢喜冤家之间的资本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在地产行业快速膨胀的时期,房企高杠杆经营的模式,对低成本资金产生了大量的需求,在“明天系”“宝能系”“安邦系”等的启发下,不少房企开始将目光投向房地产市场。

就在2015年恒大斥资近40亿元购得中新大东方人寿50%股权并更名为恒大人寿的第二年,即2016年,内地房地产商泰禾集团斥资106亿港元购入大新金融集团旗下寿险业务,包括大新人寿、大新保险服务及澳门人寿,并通过全资子公司永兴达企业间接持有泰禾人寿100%股权。2017年11月,大新人寿正式改名为泰禾人寿。

而泰禾集团,作为房地产商,一直以激进扩张著称。

2013年起,泰禾集团便开始了全国扩张,通过高杠杆、高周转模式迅速膨胀起来,搭上了房地产快速增长时期的末班车;2017年,泰禾集团的销售额便突破了千亿大关;期间,泰禾集团重投拿地,总负债也水涨船高,从2012年的百亿规模暴涨至2018年的2100多亿元,这也就为集团后来的爆雷埋下了隐患。

此前,泰禾集团已经进行了多轮对银行业和证券业的投资。泰禾人寿的加入,使得泰禾集团终于完成了对银行、保险、证券三驾马车的全面布局,下一步,泰禾集团开始着手布局所谓“国际化大金融产业”。

在得到泰禾集团资金流和客户资源的加持下,泰禾人寿业务规模快速增长。2018年、2019年间,泰禾人寿分别实现总保费28.7亿港元、31.01亿港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2%和8.05%;同期内新造非投连个人寿险业务保费分别为15.64亿港元、17.31亿港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62.88%、10.68%。

然而好景不长,从2018年开始,随着内地房地产市场政策收紧、监管加强,行业走入下行周期,泰禾集团受到高杠杆严重反噬,营收额和现金流大幅减少,债台高筑。在核心业务陷入泥潭之后,泰禾集团又陷入股东股权冻结、过半数高管离职、董事长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多位高管被带走调查等一系列衍生问题之中。

2020年7月,泰禾集团首次出现债务违约,官宣爆雷。

自身难保下,泰禾集团曾试图通过重组股权收购和直接出售泰禾人寿两种方式取得资金回笼以缓解迫在眉睫的债务问题。然而,这两种回血方式均因为泰禾集团自身的问题无疾而终。

泰禾集团的危机,沿着紧绷的资金链,最终传导到了泰禾人寿。

作为集团优质的“输血奶牛”,泰禾人寿利用第三方绕过监管,从2019年年底开始,购入与泰禾集团有关的债券连结结构性票据及投资基金,涉及金额大约22亿元。而随着债券的违约,这场违规的“套利交易”终于东窗事发,泰禾人寿也随之受到监管强势介入。

再回归到对于泰禾人寿的接管与化险上,如前文所述,香港保监局后续会怎样处理泰禾人寿尚不甚清楚,但其意义却是重大的,作为一个与内地联系紧密又截然不同的经济体,香港的监管系统在对问题险企的处理与化险会交出怎样一份答卷?让我们拭目以待。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