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险企计划出让51%股权,资本退潮,谁去谁留?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22-07-10 22:21 /
谁在裸泳已经一目了然。

新形势之下,国内各行各业加速转型,立志于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最典型的,曾经的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业哑火了,各种资金链断裂的消息不时传出。

作为曾经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典型的高负债产业,房地产业的低迷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于金融业的影响尤其不容小觑,银行业在追问,贷款怎么还;保险业在追问,股东怎么办。

2016年之前的一段时间,正是保险业依靠短期理财产品大干快上的时期,一大批地产公司看重了险企的杠杆效应,以较少注册资本金就能撬动较大规模保费,在某些范例影响下,大举进军保险业,一批地产系险企应运而生……如今,房地产业低迷,这些股东怎样了,这些地产系险企还好吗?

最新的一则消息显示,7月7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官网显示,亚太财险51%股权公开转让招商,而这51%股权的持有者,正是泛海系,主业正是房地产。

01

亚太财险51%股权公开转让

根据披露,此次招商主体为长城资产北京分公司,其将所持16.1亿元的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债权予以转让,而该笔债权的质押担保内容即为武汉中央商务区持有的亚太财险51%股权,披露截止日期为2022年12月19日。

根据《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要求,保险公司单一新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3,此次亚太财险出让51%股权,也就是说,此次股权转让后,亚太财险将至少引进2家新股东。

目前,亚太财险拥有武汉中央商务区(51%)、民生信托(20%)、亿利资源集团(15%)、重庆三峡果业集团(14%)4家股东。

事实上,2022年6月,泛海控股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所持有亚太财险51%股权被司法冻结,主要原因为泛海系深陷债务危机,资金链紧张,截至2021年末,已累计未能如期偿还债务本息合计168.58亿元,旗下多家公司股权已被法院冻结。

而此前持有亚太财险20%股权的第二大股东新华联,同样由于债务纠纷,将持有亚太财险股权被陆续以"以物抵债"形式进行拍卖,由民生信托接手,目前,该股权更变尚未获得银保监会批准。

一直以来,亚太财险因股东、股权问题备受行业关注,前有二股东股权以物抵债,小股东股权遭司法拍卖,大股东股权被冻结遭转让,截至目前,亚太财险股权冻结比例已超65%,被质押比例超66%。

02

房地产业低迷,地产系险企资本端承压

据企查查App显示,泛海控股持有武汉中央商务区89.22%股权,武汉中央商务区为亚太财险和民生信托控股股东,分别持股51%和76.76%,也就意味着,泛海系总计持有亚太财险71%股权。而此次亚太财险51%股权变更完成后,泛海系仍依然持有亚太财险20%股权。

而泛海系,是典型的房地产企业,主要以房地产开发为主,拥有国家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经营区域主要集中在武汉、杭州、北京、上海和深圳,2014年,公司开始向金融领域转型,通过收购并入信托、保险、证券、期货、典当、资管等金融资产,打造泛海系金融“帝国”。

但如今,房地产行业不景气,资金链紧张的传闻不断,截至目前,已有华夏幸福、中国恒大等地产公司接连出现未能偿付到期债务情形,债务危机一触即发,债券违约、诉讼、仲裁、资产冻结等事件频发。

泛海系也未能幸免,截至2021年末,其已累计未能如期偿还债务本息合计168.58亿元,并已被法院冻结了多家旗下公司股权,具体包括,民生证券31.03%股权;泛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民生金服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泛海不动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泛海酒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40%股权;北京星火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5%股权、民生信托5%股权等。

实际上,房地产业曾长期是中国“最赚钱”的行业,而保险资金的特质又与房地产业资金需求高度契合,保险业与房地产业也曾有过一段长期的蜜月关系。尤其是2012-2016年之间,正是保险业依靠短期理财产品大干快上的时期,一大批地产公司看重了险企的杠杆效应,以较少注册资本金就能撬动较大规模保费,在某些范例影响下,开始大举进军保险业,一批地产系险企应运而生……

如今,房地产业低迷,这些地产系险企也因此受到波及。

03

资本退潮,险企股权转让难度加大

当然,不仅仅是亚太财险股东在转让股权——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农业银行或将考虑出售农银人寿部分股权,所出售股权或将在20%—49%之间。

一直以来,保险公司股权变动历来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据慧保天下统计,2022年上半年,就已有20多家险企股东宣布减持或清仓(或已经出让)险企股权,涉及9家险企。

既有泰康保险集团、华泰人寿、平安产险小股权退出的情况,也有国宝人寿、海保人寿、中韩人寿、横琴人寿、渤海财险中小险企股东变动、战略引资情况,还有复星联合健康19.5%股权遭司法拍卖情况。

综合来看,保险公司小股东正逐渐退出,地方国有资本也正逐步加大增持地方系险企。

数年前,保险牌照备受资本追捧,房地产企业、互联网巨头等竞相布局,其中,不少资本都将保险公司视为“提款机”,因此市场上衍生了诸多乱象,造就多家高风险机构,如今,风险逐步出清,资本退潮,这是保险业新生的开始。

但同样,资本狂欢过后,保险牌照全面遇冷,社会资本对于保险股权的青睐程度早已呈现逐年快速下降的趋势,多家保险公司股权挂牌转让遇冷,中小险企股权也面临多次流拍。

据慧保天下不完全统计,从2019年至今,先后有18家上市公司公告退出了12家保险公司筹备组。其中包括,金发科技、海印股份退出花城人寿;豪能股份退出设立西部农业保险;贝因美退出设立华大的健康保险。

不仅如此,在上市公司纷纷退出设立保险公司的同时,多家保险公司的股权也在各大拍卖平台上流拍。其中,前海再保险10%股权遭流派,其已折价出售;复星联合健康19.5%股权经过折价近半,最终以1.12亿元价格成交。

资本退潮,但险企对于资本的需求却在增长。偿二代规则下,保险业对于资本的渴求增加,而与此同时,由于各行各业都面临转型问题,满足准备门槛的企业减少,愿意投资保险企业的资本也减少。

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监管将保险公司的股东门槛提升前所未有的高度,严格把关入口,此前的一些空壳公司或投资公司均排除在外,也正基于严格的基础上,保险业近四年来,监管也仅仅批设了3家保险机构,分别为国民养老、融通财险、渔业互助,从其股权背景来看,分别为央企、国企和政府背景,拥有不同的战略意义。

谁在裸泳已经一目了然。

< END >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