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2亿收购方正66.51%股权获批!商业化平安,如何破局非商业化中国式医疗?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22-02-22 16:48 /
在中国现行医疗体制下,医疗,从来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

北大方正收购案尘埃落定。

2月6日,中国平安发布公告,1月30日,平安人寿收到《银保监会关于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投资新方正集团的批复》,银保监会同意平安人寿投资新方正集团。

根据《重整投资协议》的约定以及重整主体的债权人对债权清偿方案的选择情况,平安人寿拟出资约482亿元受让新方正控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方正集团”)约 66.51%的股权。这意味着,中国平安参与方正集团重整一事终于落定,我国最大金融并购案自此收官。

自方正集团重整计划曝光以来,中国平安的大手笔入局一直备受市场关注。在平安“保险+医疗”的上层规划下,收购方正无疑是补齐生态闭环中线下医院资源的重要拼图,但在近两年社会资本办医遭遇盈利困难、资本频频退出的背景下,并无太多线下医院管理经验的中国平安,能驾驭好有着复杂产权关系的医疗集团,打造成中国版的“联合健康”?

01

482亿元大手笔受让66.51%股权,中国平安参与方正集团重整投资获批

2009年,中国平安以总对价291亿元控股深发展银行,由此也成为了彼时中国金融历史上最大的收购案例,而当下对方正的重组金额,再次刷新纪录。

2月9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平安人寿股权投资新方正集团的批复。批复内容显示:原则同意平安人寿运用自有资金482.18亿元投资新方正集团,投资完成后持股比例约66.51%。

此前,在各方支持下,方正集团“1+4”主体已进入实质运营阶段。

据中国平安在2月7日发布的公告,由珠海华发集团(代表珠海国资)、中国平安、深圳市特发集团组成的联合体,参与北大方正集团、北大方正信息产业集团、北大医疗产业集团、北大资源集团、方正产业控股实质合并重整,其中平安人寿代表中国平安参与上述重整并已签署上述重整之重整投资协议(以下简称《重整投资协议》)。

据悉,以《重整投资协议》为基础制定的《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重整计划(草案)》已于2021年6月28日经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民事裁定书依法批准并生效。

中国平安表示,平安人寿已满足参与上述重整的基本条件,将与各方积极推进《重整投资协议》及重整计划约定的各项后续工作。

据『慧保天下』梳理,随着重整计划进入执行阶段,新股东平安系和新方正系的融合也开始由股权层面向管理纵深,新方正系将从经营层面逐步打上平安的烙印。

在医疗健康板块,2021年10月28日,平安首批高端健康管理中心在京深两地同步挂牌成立。据悉,两家高端健康管理中心将分别依托北大国际医院和平安龙华医院等医疗资源,为客户提供预防、医疗、康复等全闭环健康管理服务,这也是平安入主方正集团后的首次大动作。

在金融板块,多方信源表示,在证券公司整合方兴未艾之时,平安集团未来考虑参考此前平安银行吸收合并深圳发展银行的成功模式,将平安证券、方正证券合并,实现证券资产上市。

据悉,2021年11月,方正证券董监高4人辞任,随后传来自平安理财的一名干将或将空降至方正证券担任高管。这一传闻或可印证,平安系正酝酿从人事层面介入对方正证券的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方正集团旗下的金融板块还有一张寿险牌照。按照一参一控的监管规定,平安人寿不能同时控股两张相同性质的保险牌照。而2021年10月4日,彭博社报道称,平安人寿正在考虑出售北大方正人寿。

02

没开过医疗大船的中国平安,能否驾驭好新方正这艘医疗航空母舰?

较之以往同一业务板块企业集团的重整,方正集团业务涉及多个板块,是我国首例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化“企业集团”重整。

中国平安公告显示,本次重整收购的新方正集团资产包括医疗、金融、信息技术、教育、商贸及地产等板块的股权类、债权类及其他类资产。

其中,在破产重整的总盘子里,拥有4家三级综合医院及6家专科连锁医院、几千张床位的北大医疗产业被视为最“肥美”的部分,中国平安意图将其纳入囊中,结合自身保险业务形成一个大的“保险+医疗”生态圈。

不过,对于并无太多线下医院管理经验的平安集团,前路并非坦途。

据了解,中国平安目前在医疗健康产业的布局主要包括平安健康(港股名称:平安好医生,01833.HK)、平安医保科技和平安智慧医疗,其核心优势在于线上服务和科技能力,但在自有医疗网络建设上的进展缓慢。

其中,作为首个上市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平安健康曾被市场高度看好,然而,自成立以来,平安健康一直深陷“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数据显示,2015-2020年,平安健康6年间累计亏损接近47亿元。

成立仅6年的平安医保科技,曾被寄予平安“第三个十年发展战略”的厚望。这家从医保控费入手、主打医疗科技概念的公司,成立2年便完成了规模为11.5亿美元的融资,可谓出道即巅峰。

但短暂的高光时刻过后,便是长达3年的业务“迷茫期”。2021年10月,“平安集团拟出售平安医保科技”的消息传出,而如今,确切消息表明,该公司几乎已经关闭,绝大部分员工已被遣散,仅保留少量的运营人员。

2019年,平安医院管理集团(平安智慧医疗)成立,发力医院板块,但也并没有太多进展。

目前,平安实际参与运营的医院仅一家,即平安龙华医院(原龙华区综合医院)——2020年5月,深圳龙华区政府与平安集团举行签约仪式,宣布合作运营该医院。

相较中国平安相对薄弱的医疗产业布局,新方正集团医疗板块无疑才更像是一条“航空母舰”,而这也成为当下人们对于平安人寿参与新方正集团重整最大的质疑所在:

“就好比还没开过大船,就买了个医疗航空母舰,能掌好舵吗?”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0年1月31日,方正集团资产总额约622.57亿元,负债总额约1469.7亿元(不含对外担保等或有负债),所有者权益为约-847.13亿元。

其中,方正医疗板块涉及的负债金额并不算多,但也一直未能实现自身造血。2020年,北大方正集团医疗板块的收入为66.26亿元,净亏损13.78亿元。这无疑更加考验中国平安的整合能力。

03

剑指“联合健康”,商业化的平安如何破局非商业化的中国式医疗?

2020年以来,伴随中国寿险业转型深入,中国平安的发展也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疲态。

一方面,个人代理人转型成效尚不明显。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中国平安个人代理人数量为70.62万人,相比2021年初的102.38万人缩减近1/3,代理人人均产能有所提升,但提升的产能尚不足以弥补人力流失减少的产能。这导致自2018年以来其新业务价值连年下滑,利润、股价均受到显著拖累。

另一方面,踩雷华夏幸福等,也对中国平安资产端表现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作为头部寿险公司的平安,早就意识到了医疗的重要性。2017年1月,平安集团董事长兼CEO马明哲就曾表示:“一手管住用户的钱、一手管住用户的健康,这样用户就离不开平安了。”

如今,保险业步入深度转型阶段,个险营销这一传统优势遭遇严重困境的当下,医疗板块的重要性更加凸显,2020年的董事长致辞中,马明哲又一次提及:“金融是平安的现在时,医疗是平安的未来时。”

也正是在这种思路下,联通“保险+医疗”,构建“综合金融+HMO”双引擎,正成为中国平安最重要的转型思路之一。

这其中,新方正集团的医疗板块,无疑将扮演重要角色,也因此,在收购新方正集团之后,平安高管层曾屡次提出要打造中国版的“联合健康”。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管理式医疗赫赫声名的背后,是全民医保制度的缺位,这给商业健康险的发展释放了极大的空间。

而反观我国的制度土壤,医疗行业格局、医疗支付结构却与美国完全不同。在公立医院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医保才是最大的医疗费用支付方的情况下,所有的民营医疗机构、商业健康保险等都需要在这一现实基础上寻找空间,而这种现实也在某种程度上注定了,中国基本很难诞生美国式的“联合健康”。

平安医保科技的转型或许也能在某种程度上说明问题。过去几十年,中国平安无疑是商业化最为成功的民营企业之一,以超强的执行力享誉业界,也长期享受着最为丰厚的利润回报,但是面对医疗信息化这一更多面向政府、医保单位的业务,最终却以转型告终。

换句话说,在中国现行医疗体制下,医疗,从来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这或许就是商业化极为成功的中国平安在医疗板块布局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 END >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