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英国日本金融监管体系镜鉴|木人说金改③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18-04-08 11:22 /
人类社会就是在这样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中不断地螺旋式上升、进化。

编者按:

 

清明节,祭奠先人,向死而生的日子,结合2018年金融业大变革这个恢弘的大背景,似乎更值得说道一番。联想近期一连串的大事件,某某人被公开审理,某某公司被保险保障基金608亿接管,某独董又再度公开爆出“猛料”……昔日的风流人物已被雨打风吹去,但他们的故事以及衍生故事仍在继续。

 

对于“金改”这个大话题,慧保天下一直密切关注,假期三天,更准备四篇文章陆续发布,这是一位行业资深人士描述的他眼中的金改,关于缘起,关于未来,虽是一家之言,但作为亲历者,无疑也是一种观察视角。

 

今日发布的两篇文章为该系列四篇文章中的最后两篇,主要是作者对于国内金融监管体系的思考,与国外金融监管体系的介绍。查看前文,请点击下面链接:

 

从WXYZ先生的故事说起|木人说金改①

保险是怎样成为“灰犀牛”的|木人说金改②



资本主义国家虽历经数次经济危机,却并未崩溃或毁灭,反而创造出了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经济增长速度,创造出前所未有之发达文明。由此可见,有“坏人”不可怕,有风险甚至发生危机也不可怕,关键还在于我们如何认识“坏人”、风险与制度变革。如果我们认为消灭了“坏人”世界就安全了,也许我们就永远达不成希望的目标。谈道德很容易,但常常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逐利”、自私乃人之本性,只要人性不能改变,那么坏人就无法消灭。

 

承认人性是自私的,那么我们就不必过于纠结风险与“坏人”之永恒存在,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杜绝问题”,不断地与时俱进改革制度以使得制度令“好人不会坏、坏人坏不了”。人类社会就是在这样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中不断地螺旋式上升、进化。

 

木人以为,防范风险、制度革新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必须避免“因噎废食”,“本末倒置”地把为了让经济更健康更好的发展而防范风险,变成只防范风险。其实,如果是只防范风险,可以有更简单可行的方案:关闭股市、消灭所有私营企业……所有四十五岁以上的中国人都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故,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持续不断地增长才是最好的防范风险之措施。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思考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我们在这一篇里着重分析美国、日本及英国等三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之发展。

 

木人认为每一种体系都自有其优缺点,很难说哪一个最好。影响金融安全的因素也不仅仅是其监管机构设置与功能划分,更多的还与一国之商业环境、文化习俗、法律体系等有莫大关系。比如在一个缺乏“合作”文化的社会里,分业监管体系面临的最大挑战就在于不同监管部门之间如何协作。



美国

多元化分业监管模式


目前多数国家仍然实施分业监管模式,不过由于各国政体与传统不同,不同国家又互有差别。通常来讲可以是一元化的多头分业监管体系,也可以是二元化的多头分业监管体系。


所谓一元化多头分业监管体系就是指对金融机构监管的权力属于中央政府,在中央政府一级设立监管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的不同机构。


二元化多头分业监管体系则是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都有权力监管金融机构,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有各自的监管部门并共同行使监管权力。通常在联邦制国家中,二元化的监管体系比较常见,美国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


美国为什么成为今日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木人以为,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金融业之发展。


回顾历史,现代资本主义的起源就是来自于金融业的革命性变化。复式记账法、股份制与有限责任公司这三大发明的出现,从制度上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木人认为这种制度上的发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远超某种具体的技术,因为有了这种金融制度的革命性变化才使得人类步入了科技爆炸之现代社会。


英国就是在吸收了这些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与意大利威尼斯的、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制度发明,并将其发扬光大,才催生了工业革命并造就了后来的日不落帝国。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英国因金融崛起又复败于金融。美国人后来居上超越英国凭借的也是其在金融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二战之后大多数科技进步为什么发生在美国?看看微软、苹果、谷歌、英特尔、亚马逊等等众多高新科技企业在创业之初如何借力金融的威力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美国人依靠金融领域的进取精神在一战之后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金融体系的特点就是敢于创新敢于犯错误,当然也敢于纠正错误——从这个角度观察我们中国国情其实与美国很相近——今日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就是在这种国情下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有自由也有严格的监管。我们可以简单的用一句话来形容:伞形结构下的二元多头分业监管体制。


所谓的伞形结构指的就是美联储被赋予监管“金融控股公司”的职能。金融控股公司是在分业经营制度下形成的一种突破分业监管限制的公司模式。金融控股公司通常自身不开展任何形式的金融业务,但旗下可能有多家子公司从事不同金融业务,并接受不同监管机构之监管。


在伞形监管体制下,美联储负责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而金融控股公司的子公司则接受原有的监管机构监管。木人认为这种“伞形”监管结构本质上还是一种“混业经营下的分业监管模式”。


在银行监管方面,美国的银行通常被分成国民银行和州银行两类。所谓国民银行就是根据《国民银行法》向联邦政府注册并接受联邦政府监管的商业银行,这类银行通常具有较大规模。州银行则是根据各州的银行法向各州政府注册并接受州政府监管的商业银行。任何在美国经营的商业银行都可以自由选择向联邦政府或是向州政府注册。


与美国银行的二元监管体制相比,美国的保险业监管则更加分散,干脆就没有了联邦层级的保险监管机构,所有保险公司均在州政府注册并接受州政府监管。所以,一家保险公司若要在每一个州都经营业务的话就必须分别向每一个州注册并适应不同州的监管规则。


美国的证券监管体系则与美国的银行与保险监管体系不同,主要由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这样一个单一的机构负责监管,其主要职责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市场公平。需要特别提及的是,除中国之外所有国家的证券交易所都是独立的商业机构,接受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但并不是政府监管部门的下属机构,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做裁判员。


作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资本市场上的“坏人”也很多,资本市场乱象相较今日中国,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唯一的区别就是美国历年的金融风波基本都不是因保险公司而起,即使是10年前的次贷危机中,AIG旗下的保险公司也不是肇事者。


为什么欧美国家兴风作浪的多是证券业而不是保险业?根本原因就在于欧美国家的资本大鳄们可以直接在证券市场投机,他们有很多机会募集巨额的愿意投机追求高收益的资金,完全不需要通过保险公司去募集用于投机的资金。通过保险公司来做这样的事情,对他们来说风险太大。


美国金融发展史上出现过很多诸如丹尼尔•德鲁、利弗莫尔、庞兹等投机分子、骗子,甚至早期证券市场还有假证券营业部这样奇葩的故事,直到现在也还存在索罗斯这样专挑规则漏洞并利用其来牟利的大投机家,当然也有巴菲特这样谨慎的价值投资者。但无论出现多少次金融危机,美国人的主要手段都是不停打补丁(制订新的法规以约束已发现的不当行为),而政府监管机构则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美国这种监管体制的形成有其自身历史之缘故。美国文化中的一项传统就是“防止任何单一权力坐大”,这就是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如此多元化多层级之根本原因。而美国文化中的另一项传统“自由”,则奠定了美国金融监管的重点是“保护消费者利益”,只要不伤害消费者利益的经营活动基本都是自由的。这就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和促进了“创新”之精神。正是这种敢于创新、不断创新之精神才促成了今日美国之强大。



英国

双峰监管模式


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一向以自己拥有稳健的金融体系自豪,但2007年的“北岩银行事件”让英国人意识到旧的监管体制已经难以适应快速发展之复杂的金融体系。


北岩银行是英国曾经最主要的住房按揭银行之一,在房地产繁荣的年代,北岩银行为了迅速做大规模而采取了极为激进的经营策略,某种程度上说,有点类似之前我们提到过的WXYZ们。他们大量使用吸引存款、同业拆借、抵押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大量融资,同时向更多的购房者提供贷款,甚至可以没有抵押。


短期内,北岩银行业绩飙升,经营活动似乎非常成功,但因为北岩银行的资金来源多为短期,其需要不停的融资,且很难停止,一旦地产市场出现问题导致贷款人大量违约,则立即就会出现现金流短缺从而引发挤兑。北岩银行就这么倒闭了。事件发生后,英国人彻底对自己的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反思。双峰监管体系就这样进入了英国政府的视野。


双峰监管体系是本世纪初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金融监管模式,最初只在荷兰与澳大利亚实行。“北岩银行事件”之后,英国政府深感如果不对原有的金融监管模式进行改革,那么在面对今日复杂的混业经营之金融体系时就难以避免系统性风险。因此,英国主动进行了监管体制改革,并在2013年正式实施了双峰监管制度,此举成为金融监管史上的一个标志。


双峰监管模式按照所需要达到的目标不同而划分为行为监管和审慎监管,并分别设立部门执行其各自不同的职责。承担行为监管与审慎监管职责的两大部门之间职责清晰、体制分明。


行为监管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消费者的知悉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各项合法权益,其重点放在监管金融机构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欺诈与不公正交易。监管机构据此目标制定一系列关于公平交易、反欺诈误导、消费争端解决、个人信息保护及产品定价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要求金融机构遵照执行。总之,行为监管与金融产品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几乎是等同的概念。


而审慎监管的主要目标则主要是防范金融机构自身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重点内容就是监测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偿付能力)、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能力、流动性以及对市场风险的敏感度。


一般来说,审慎监管又可以分为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二者因其目标不同而又各有侧重点,宏观审慎监管侧重于对金融机构的整体行为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相互影响力的监管,同时关注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因素,以此保护整体金融系统的稳定性。而微观审慎监管则侧重于对个体金融机构的合规与风险暴露情况进行监管,以确保投资者与消费者等遭受不应该的损失。


英国在2013年的金融监管改革中,确定了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为主导的双峰监管体系。在英格兰银行内设立审慎监管局负责对所有金融机构进行审慎监管,以确保金融体系健康发展。同时,设立了独立的金融行为监管局负责对所有金融机构的业务行为进行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构建信息透明、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英国的金融行为监管局直接向财政部与议会负责。


此外,在英格兰银行下还设有金融政策委员会,负责实施宏观审慎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且该委员会有权对审慎监管局与金融行为监管进行工作指导,以增强两个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双峰监管模式一经推出就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并被视为未来金融监管的改革方向。



日本

统一监管模式


日本金融业非常具有东方特色,他们的金融业在很长时期里一直是一种银企关系密切、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或信托这样的间接金融模式。通常,日本企业与银行、保险公司之间的关系较为固定,而且很多时候属于同一财阀。同时,日本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历来以政府干预多而闻名,这些都推动日本人采用统一监管模式监管金融业。

 

统一监管这种模式多运用于发展中国家,部分发达国家也有使用,2013年以前的英国就是采用统一监管的模式。这种统一的金融监管模式优点是金融管理集中、金融法规统一、金融机构不容易监管套利,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效率,克服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的相互扯皮、推卸责任等弊端。但是,这种体制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单一的监管机构会造就一个缺乏有效监管的、拥有巨大权力的机构,容易滋生官僚化工作作风和腐败行为。所以,如今主要的发达国家甚少采用这种监管模式。

 

现代日本金融体系形成于二战后。初期是由大藏省负责所有金融机构的行政管理与监管。这种模式的行政色彩十分严重,大藏省也经常运用行政手段干预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日本骨子里的东方文化传统再加上传统的财阀体制使得他们会更倾向于集权式的管理模式——直到1997年,日本开始对原有监管体系进行改革以适应国际金融大环境。他们设立了金融监管厅负责对所有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同时,还取消了原来对银行、证券、信托子公司的业务限制,允许设立金融控股公司进行混业经营。

 

2000年,金融监管厅更名为金融厅,拥有了原来大藏省对金融机构的检查、监督和审批备案的全部职能。日本就此形成了一个单一的大一统的混业监管体制。



我们分析世界各国之金融监管体系时,我们还发现一个十分重要的事实:绝大多数国家对金融牌照都是实行注册制,即只要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进行注册并接受监管机构之监管就可以进入金融行业了,并没有特别的牌照审批程序。这里隐含的逻辑就是更多的金融机构进入市场并不会导致金融风险发生,充分竞争才是导致“优胜劣汰”并确保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及消费者利益之根本。因此,金融监管的重点并不在金融牌照的发放,而在于对金融机构具体的经营行为及诸如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的监管。在这一点上,我们似乎与多数国家不同。


只要还有人类,“坏人”就不会灭种,所以,真正好的监管制度应该是让“好人不做坏事,坏人做不了坏事”。纵观欧美各国金融发展史,各种赌徒、投机者层出不穷,制造无数次金融灾难,但国家金融体系并没有被这些“土豪、妖精与害人精”们毁灭。借鉴他人经验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时代社会主义金融监管体系乃是当前金融业之首要任务。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