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家公司、6大特点、10大趋势:毕马威评点2017中国领先金融科技企业,保险类仅两家上榜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17-12-28 10:24 /
数据技术是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之一


编者按


被称为金融科技元年的2017年,活活上演了一出“冰与火之歌”。

 

一方面,市场群雄逐鹿,硝烟四起:传统金融机构齐齐发力;互联网金融机构以及第三方科技平台大量涌现;BATJ领衔的互联网巨头更是携流量、技术、资本睥睨众生。

 

另一方面,大量风险事故暴露下,金融监管急速趋严,降至冰点,P2P、ICO、现金贷等均相继遭遇紧急刹车。

 

然而这终究无法改变金融科技浩浩荡荡向前奔涌的势头,相反,有时候停下来,其实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至于保险科技这一细分领域,2017年也足以载入史册,平安全面向科技转型,众安保险香港上市,蚂蚁金服、腾讯展开竞逐……科技俨然已经渗入保险行业各个环节,成为提升效率、解决痛点的不二法门。

 

金融科技是影响金融市场格局的最重要力量之一,这已经毋庸置疑,唯一需要考量的或许是,未来这会不会成为决定性力量。

 

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同时引发诸多机构的热切关注,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就是其中之一,2016年,其首次推出“中国金融科技企业50”名单,获得业界广泛关注。2017年,其再度启动有关评选,并于近日公布了最终评选结果。

 

50家企业当中,仅有两家保险类企业上榜,但其所体现出的金融科技发展大趋势却值得所有相关从业者思考。

 

顺势者昌,逆势者亡,既然历史潮流如此,就唯有了解它,接受它,利用它,以下就是毕马威2017《中国领先金融科技企业50》报告中的精华内容:




毕马威中国“2017中国领先金融科技企业50”名单评选采用的是企业自愿报名的方式,毕马威给出的参选条件为:积极发展金融科技技术,致力于利用金融科技提升金融类服务效率的非传统金融及非金融机构,以及近几年自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以来进入金融科技领域的企业


而不同于一般按照营业收入等等业务指标对企业进行评选,毕马威中国在评选时更注重技术本身的突破。毕马威认为,信息科技的创新应用是解决金融服务痛点,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终极解决思路。因此,评选的标准主要体现在领先科学技术应用与突破、模式创新和对传统金融的颠覆、痛点解决与金融效率提升度、数据驱动-建模/归集/挖掘/使用、具备未来发展潜能与广阔前景、估值及资本市场认可度六个方面

 

此外,毕马威还自主研发了企业洞察力模型,结合上述核心关注点,从团队、技术、产品、市场、融资等多个维度,对企业进行量化评估。


两家保险类机构上榜

众安在线、慧择网


从毕马威中国给出的最终名单来看,入选的企业几乎涵盖了保险、支付、证券、借贷等各个金融领域,不出意外,BATJ等互联网巨头控制的企业或参股的企业在其中占据了相当的分量。50家企业中,与保险行业关系密切的却只有三家,包括中国平安旗下的陆金所、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以及第三方保险销售平台慧择网。当然,后两者才算是真正的保险科技类企业。

 

从50家公司的融资情况看,大部分公司都获得了A轮以上融资,有的已经成功上市。

 

详细名单如下:


毕马威“2017中国领先金融科技企业50”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数据来源:毕马威

制表:慧保天下


50企业6大特点

聚集一线城市、大数据技术最普遍、估值快速增加……


50家企业专注领域不同,发展模式不同, 整体来看,呈现出六大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整个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现状:



大数据和数据分析类公司占比最高。根据毕马威的统计,就专业领域而言,50家企业中,大数据和数据分析类的公司占比最高,超过三分之一;借贷、消费与场景金融类其次。毕马威认为,在金融科技领域,数据技术是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之一,因此大数据与数据分析类公司在领先数据技术的应用和研发方面较为突出。



从成立时间看,入选公司中,大多数为10年以内的初创企业。2015年之后成立的企业占比也相对较高,成立时间不足三年,占比多达20%。毕马威认为,年轻一代打造的活泼、热情和积极的企业文化,是这些公司持续保持创新动力的关键因素。



从企业地域分布来看,北京上海等地域优势明显。金融科技汇聚了信息科技和金融两大行业高端人才,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领域。由于在科技和金融人才的培养、聚集和储备上的明显优势,入选的50家企业中大部分仍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但根据毕马威发现,部分二线城市也正在崛起。



82%企业估值等于或大于10亿元。毕马威分析,近年来金融科技成为风投的关注热点,入围企业的估值增速较快,但总体来看,企业都较为年轻,除了少数大型集团以外,规模及估值仍较为有限。



大数据技术普遍度最高。目前,金融领域的很多痛点问题都需要通过技术的应用,和以技术应用为背景的模式创新实现突破性解决。在毕马威所关注的十多个技术领域中,大数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普遍度最高,物联网技术的运用相对较低。



80%公司技术人员占比过半。入围的企业都把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作为核心竞争力,因此技术人员的占比都比较高。从统计数据看,技术人员在公司中人数超过一半的企业占比高达80%。

 


金融科技十大趋势

监管、消费者教育亟待重视


究竟应该如何评价现在的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以及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报告》中,毕马威还根据其调研与分析,总结出2017年以来金融科技领域的十大发展趋势:


1.利用科技解决金融业发展中的痛点已成为行业共识


传统金融行业仍面临诸多痛点,但与此同时,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生物识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领先科技已经进入了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临界点。毕马威称,利用科技为金融业发展提供突破性的技术方案,已成为行业共识。许多技术引领的创新场景显现,例如:


● 通过大数据从多角度分析、识别客户需求,开展精准营销

● 结合生物识别技术,交叉验证用户信息真实性,防止盗用身份套取资金等欺诈行为

● 通过机器/深度学习算法分析相似行为、识别异常交易

 

2.传统金融机构发力金融科技转型


创新金融科技应用正在深刻的改变着金融服务的运作方式,持续推动金融服务向高效率、低成本和优质体验方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传统金融机构将其自身的金融基因与双创型企业的科技基因有机结合,致力于成为新金融科技背景下的一支重要力量,例如:


● 各大国有银行分别与互联网龙头企业合作,进军金融科技领域

● 中信和百度联手,设立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百信银行

 

3.金融科技生态建设大发展:各类型机构取长补短、深入合作


随着监管机制的完善以及市场的自我调整,以往单纯的复制商业模式、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正在逐渐淡出市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金融科技企业,往往是那些不仅技术实力优秀,而且能够以积极姿态融入金融科技大生态的领先者。从这个角度,毕马威发现传统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基金和金融科技创新企业之间有着巨大的合作发展潜力,可以构筑一整套高效创新运营体系。


传统金融机构在中国经济变革时期有着巨大的战略转型动力,风险投资机构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高效资本配置能力,而金融科技公司则具备创新的技术与快速灵活的团队,他们的深入合作将形成良性互动,在金融科技生态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正面作用。今年以来,诸多金融科技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开展强强联合,正是其积极参与生态建设的关键体现。


4.金融科技企业技术输出转型


金融科技在提升传统金融业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都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对于需要引入更多互联网基因的金融机构来说,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弥补自己的短板、享受技术红利。对于新兴的金融科技企业,通过核心技术的输出和应用,其成长边际将得以大大拓展,进而可以连接更大的金融生态。


目前已经有不少金融科技企业做出了成功示范,转型成为金融科技服务集团,从而更加专注于提高自身大数据处理技术和金融科技产品研发能力,用科技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为传统金融及各类企业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5.人工智能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应用正在迅速推广


各行业都在积极寻求与人工智能的结合,金融行业通过人工智能提升服务水平,必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全新动力,且已经涌现出了不少成功案例:


● 部分银行在网点的监控系统运用视频识别技术,识别重要客户、陌生人员和可疑行为;

● 在移动领域,可通过面部识别实现远程身份认证,从而实现解锁、支付和授权等功能;

● 部分机构推出实体机器人,采用语音识别技术识别熟悉客户,并在网点进行客户指引、介绍业务等功能;

● 基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技术以及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智能投顾、智能投研和金融知识图谱等应用场景也正在崭露头角。

 

6.非科技引领的金融创新价值有限


近些年,部分领先科技的突破赋予金融行业较大发挥空间,但是脱离了领先信息科技带来的模式变化和效率提升,过分强调形式创新和利益驱动,很可能会演变成短期金融套利行为,创新的价值提升度就会非常有限。虽然在短期内可能盈利,但长期看很可能会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引发风险。


7.金融科技发展需要关注消费者教育与权益保护


金融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普惠金融,但同时,也使针对普罗大众的消费者教育工作更具挑战性。毕马威指出,保证金融安全以及消费者权益是金融科技发展的前提,金融科技企业需加强关注技术创新,以确保交易安全、信息安全和投诉渠道畅通。如:


● 通过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捕捉,用以进行有效的投资适当性评估;

● 通过智能客服开展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产品风险教育。

 

8.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监管


金融业风险具有四大特征,分别是长期性、隐蔽性、重大性和负外部性。由于金融业相比其他行业存在这些特定风险点,所以机构开展金融业务或提供金融服务,需要引入代表公众利益的金融监管。当前,金融科技创新在大数据运用、信息安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给现行监管带来了挑战。但是,监管和创新发展之间并不矛盾,监管体系可以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构建促进创新探索的有效机制,例如“沙盒体制”。


9.金融领域的风险管理需要全局观


毕马威指出,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七大金融风险,即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合规风险、声誉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并未因为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而消失。在新的技术环境下,这些风险依然存在,而且很可能以更具隐蔽性、波动性和挑战性的形式展现。因此,任何接触金融业务的企业都要关注这些风险,在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发展业务的同时,培养识别风险的洞察力,打造更为智能化、数字化的主动风险管理能力,实现企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10.利用领先金融科技解决系统性风险管控问题


通过广泛的数据平台开展实时数据采集、异常交易分析与高效宏观监控,能够为监管机构提供强有力的工具。例如,利用交叉生物识别技术和加密算法,形成针对个人用户的唯一识别数字标示,并利用区块链及其智能合约技术,把身份信息保密读取,个人金融消费行为记录与公共信用平台建设有机结合,建立公共信用服务体系。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