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前三季成绩单|分化加剧,37险企亏损逾135亿元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17-11-09 14:50 /
从利润表现来看,76家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超过860亿元,不过险企之间的表现差异颇大:39家公司实现盈利,接近1000亿元,而另外的37家险企出现了亏损,合计亏损额度高达135亿元。


“保险姓保”的论调之下,无论大中小型险企皆已经开启转型步伐,对于不同公司,转型压力显然截然不同,对于业务结构较佳的传统中资险企而言,深化转型本就是题中之意,当下的环境正可谓“正当其时”;而对于大量的资产驱动负债险企而言,习惯了粗放式的发展、理财型的产品,缺少强有力的线下销售队伍,转型则显得举步维艰。分化,由此成为当下寿险公司最大的趋势之一。

据慧保天下统计,截至目前,除安邦系三家人身险公司之外,其余险企均已发布偿付能力三季报,慧保天下统计了其中的76家公司。

从利润表现来看,76家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超过860亿元,不过险企之间的表现差异颇大:39家公司实现盈利,接近1000亿元,而另外的37家险企出现了亏损,合计亏损额度高达135亿元。巨头险企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的净利润更是分别高达268.25、356.82、109.26、50.42亿元,贡献了行业绝大部分的利润。

从偿付能力充足率来看,备受资本追捧的保险行业整体依然资本充裕,除新光海航以及中法人寿两家“老大难”险企依然呈现偿付能力为负数之外,其余险企偿付能力均达标,不过个别险企已经接近监管红线,亟需补血。

1

投资收益回暖带动净利润上涨,国寿增幅近100%

76家纳入统计的人身险企在2017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净利润超过860亿元,不过内部分化严重。

39家公司实现盈利,合计接近1000亿元。整体来看,以上市险企、外资险企为代表的传统寿险公司由于本身业务结构较佳,转型压力较小,保费收入整体依然维持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投资收益普遍提升、准备金进入释放区间等因素影响,净利润有所提升。实现盈利的险企中多数都为此类企业。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上市险企,前三季度,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以及太保寿险的保费收入均快速增长,加速转型的新华保险略有下降,但从单季度保费来看,增速也超过25%,正快速迎头赶上。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注:数据来源于上市险企年报;太保寿险净利润系太保集团净利润

与此同时,受益于资本市场的回暖,上市险企的投资收益率均有所提升,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前三季度总投资收益率分别达到5.4%、 5.12%和5.2%,均较中期有所提升。

优良的业务结构、快速增长的保险业务收入以及回暖的投资收益,助推上市寿险公司净利润高增长。根据上市公司三季报,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太保集团、新华保险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98.30%、55%、23.8%、和5.3%。

得益于此,在前三季度上市险企股价普遍大涨,远超大盘平均增幅:

中国人寿从年初的23.98元/股上涨29.71%至32.94元/股,公司市值接近9000亿;

中国平安年初至今每股上涨了近30元,股价64.06元/股,涨幅84.41%。

中国太保股价年初至今上涨54.48%;

新华保险10个月内上涨47.71%至64.16元/股;

一向稳健的外资险企也普遍实现盈利,友邦保险、中信保诚、中宏人寿、中意人寿、招商信诺人寿、中英人寿、交银康联、中德安联等都在此列,多为成立时间较长、股权结构稳定、经营也比较稳健的险企。

不过并非所有的外资险企都如此幸运,事实上,也有很多外资险企依然陷于亏损泥淖。例如一些新险企,或近年来发生股权变动的险企,包括复星联合健康险、中韩人寿、中银三星等;还有一些则属于成立多年,由于各种原因依然无法盈利的险企,例如着力发展理财型产品的瑞泰人寿,股权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的新光海航人寿以及中法人寿等。

过去几年备受瞩目的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利润表现呈两极分化状,或许是由于投资收益提升的关系,一些擅长投资的险企在前三季度表现优异。例如国华人寿、前海人寿、恒大人寿前三季度净利润均超过10亿元。

不过净利润表现垫底的寿险公司也都是所谓“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天安人寿、君康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净利润分别为-17.20、-23.09、-32.40亿元,亏损严重。

2

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下滑,富德生命逼近监管红线

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来看,备受资本追捧的人身险行业依然资本充裕,除由于股权问题陷入停滞状态的新光海航人寿、中法人寿出现了严重的偿付能力不足外,其余险企的综合偿付能力均在100%以上,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也都在50%以上,整体符合监管要求。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不过一些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显然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例如富德生命人寿,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降至106%,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也已经降至75%。

按照保监会新近公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未来,险企只满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并不足够,一旦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6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120%”,也或将受到监管部门的“重点观察”。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吉祥人寿、百年人寿、君康人寿、瑞泰人寿、长城人寿、华夏人寿、国华人寿等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也已经降至130%以下,接近120%的新的监管红线,亟待补血。

整体来看,有46家险企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而同时,为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很多险企都选择在2017年进行了增资,这导致其偿付能力充足率出现了大幅的提升,例如复星保德信人寿、中华人寿、中韩人寿、德华安顾人寿4家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升幅度都超过了100个百分点。

根据偿二代的有关规则,险企的业务结构也会影响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业务结构优良的险企,即便业务快速发展,偿付能力充足率也有可能不降反升。

例如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友邦保险在业务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变化却保持在了较小的幅度之内,相较于2016年底的数据,变化分别为-15%、13%、-12%、-2%、-16%。

而另外一些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幅度则相当大,例如泰康养老、光大永明人寿等等,相较2016年底,下滑均超过100个百分点。

附表:人身险公司2017年前三季度关键数据

(数据来源:险企偿付能力报告)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更正:英大泰和前三季度保险业务收入为29.63亿元,净利润为0.5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4.11%。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