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总局首次批复保险兼业代理牌照,花落邮政集团或为统筹分支机构业务公司动态
11月24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批复,同意中国邮政集团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并为其办理保险中介许可证。
尽管邮政体系此前已通过遍及全国的分支机构开展了多年保险代理业务,但此次以集团为主体正式获得保险中介牌照,还是引发了市场不少的关注。
邮政集团获批保险兼业代理牌照,旗下保险类牌照达到3张
11月2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关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经营保险代理业务的批复》,同意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经营保险代理业务。根据批复文件,其代理险种范围涵盖各类财产险和人身险:机动车辆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船舶保险、工程保险、特殊风险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代理保险业务的营业网点范围为代理营业机构,即中国邮政集团下设的保险代理业务网点。

中国邮政集团获批保险中介许可证,此消息一经披露,即在业内引发广泛关注。有观点指出,此次系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成立后,首度批复保险代理牌照,但根据慧保天下的了解,中国邮政集团经营范围此前就一直涵盖“保险兼业代理”,只是局限于分支机构层面。
此次获批保险中介业务许可证,或是根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要求,放弃分支机构层面的《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重新申请《保险中介许可证》,且资质主体从分支机构变为中国邮政集团,但该许可证本质仍是保险兼业代理。
根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分为金融许可证、保险许可证、保险中介许可证三类,其中,保险许可证适用于适用于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保险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而保险中介许可证适用于保险代理集团(控股)公司、保险经纪集团(控股)公司、保险专业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等保险中介机构。
根据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官网信息,该行早已经在2022年3月将《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换领为《保险中介许可证》。
中国邮政长期以来一直兼业代理保险业务,2007年起,在原邮政储蓄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邮储银行、中邮保险先后成立。其中,邮储银行在2008年获得了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这意味着,截至目前,整个邮政系统共拥有中邮保险1张寿险牌照,邮政集团、邮储银行2张保险中介牌照。
根据邮储银行2019年发布的招股书,邮政集团的经营范围虽然包括保险兼业代理,但仅“限分支机构经营”。在邮政集团所控制的公司中,湖北天鸿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等14家公司的经营范围包含“保险代理”“保险兼业代理”“保险业务”。不过,只有3家在实际从事保险代理业务,4家实际不再从事保险代理业务,1家注销,还有6家从未实际从事保险代理相关业务。
随着监管趋严,保险中介“牌照热”降温,邮政集团开始清理旗下保险中介牌照。2019年,邮政集团曾挂牌出售河南省邮政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内蒙古邮政保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云南邮政保险代理有限公司100%股权,湖南邮政保险代理有限公司70%股权。
曾表态保险兼业代理牌照到期不续,邮政集团再申牌照或为统筹分支机构业务
“慧保天下”了解到,作为邮储银行的控股股东,目前邮政集团仍然在代理邮储银行一些储蓄业务,其中也包括邮储银行所代理的保险业务。
根据2019年邮储银行A股上市时发布的招股书,邮储银行曾与邮政集团签订无限期《代理营业机构委托代理银行业务框架协议》,邮政集团在代理网点为邮储银行提供包括“代理保险”在内的多项金融服务。
不过,邮储银行的招股书中提到,邮政集团与邮储银行同时从事保险兼业代理业务,双方存在相似业务。不过,双方主要代理险种范围因主业不同而有所区分,相同产品品种占比较低,主要产品不具有竞争性。邮政集团主要是代理消费保障型的普惠类保险产品,具有保费低、期限短、手续简便、理赔快速等特点;邮储银行则主要代理与金融相关的投资理财、期缴类保险产品。双方代理的产品具有“差异化互补”的特征。
招股书还提到,邮政集团与邮储银行依然存在比例较低的相同产品,为避免潜在同业竞争,邮政集团曾向邮储银行出具《避免同业竞争的承诺函》,其中提到:自邮储银行A股上市后,为避免同业竞争,邮政集团及关联企业不再从事保险兼业代理业务,“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到期后不再续期。
此次中国邮政集团显然是“食言了”,其直接以集团为主体申领保险中介业务许可证。此举或更多是从规范集团内部保险兼业代理业务的角度出发,防止各地分支机构各自为政,提升管理效率,压实主体责任。
其与邮储银行的业务边界预计仍将受到内部协调与监管规范的约束。一方面,邮储银行作为上市银行,需确保业务的独立性与股东利益的公平性;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对金融控股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与风险隔离也有严格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