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保2024年业绩解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三大战略锚定新一轮发展优势公司动态
近日,中国太保发布的2024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040.89亿元,同比增长24.7%;归母净利润449.60亿元,同比增长64.9%;集团管理资产规模达35426.6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2%。
集团营收、归母净利润、管理资产规模等重要指标的两位数大幅增长,中国太保给2024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同时也是集团董事会换届后首个完整经营年度所交出的一份高质量成绩单。这不仅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带来的投资收益提升,更源于战略深化与渠道革新的协同效应。
在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太保董事长傅帆、总裁赵永刚带领新一届产寿险管理层首次集体亮相,对金融“五篇大文章”、集团新战略、寿险转型、产险的综合成本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回应。
可以看到,在业绩大发展的同时,中国太保也在加大服务国家战略的力度,尤其是在书写“五篇大文章”中,以保险业独特功能服务国家经济民生,并对公司自身业务发展形成有效的支撑。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编制的一年。在国家发展大背景以及自身增长良好的发展基础上,中国太保以积极奋进的面貌,正式启动了大康养、“AI+”、国际化三大战略,抢占新一轮发展新机。
01
中国太保2024年净利润创新高达449.60亿,多项重要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
资负两端表现均十分亮眼,改革质态显现促进业绩稳健增长,是对中国太保2024年表现最直接的印象。
中国太保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达4040.89亿元,同比增长24.7%,其中保险服务收入2794.73亿元,同比增长5.0%;归母营运利润344.25亿元,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449.60亿元,同比增长64.9%。截至2024年末,集团内含价值5620.6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2%;集团归母净资产2914.1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8%;集团管理资产规模达35426.6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2%。
分析中国太保2024年盈利大增的原因,投资端表现亮眼是重要引擎,受到“924”系列政策推动,资本市场反转,公司实现投资收益大增。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太保实现总投资收益1203.94亿元,同比增长130.5%,总投资收益率5.6%,同比提升3.0百分点。尤其是受益于分红和股息增长,净投资收益同比增长6.5%至827.99亿元。
从子公司表现来看,也是各有亮点。
寿险方面,利润与价值实现双增长。数据显示,太保寿险2024年实现规模保费2610.80亿元,同比增长3.3%;新业务价值172.82亿,同比增长57.7%,新业务价值率21.9%,同比上升8.6个百分点。基于最新经济假设,新业务价值132.58亿,同比增长20.9%,新业务价值率16.8%;实现净利润358.2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3.4%。
分渠道来看,转型不断深入,成效也逐渐显现。代理人渠道方面,太保寿险深入推进“三化五最”个险队伍转型,实现规模保费2024.79亿元,同比增长3.6%,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7.1%。银保渠道方面,在“价值渠道”战略推动下,贡献度进一步提高,实现规模保费409.02亿元,同比增长7.4%。团政渠道方面,实现规模保费158.50亿元,其中职团开拓新保规模保费14.61亿元,同比增长22.3%。
财产险方面,在保持承保盈利的基础上迈入发展新台阶,数据显示,2024年太保产险实现原保费收入2012.43亿,同比增长6.8%,突破两千亿大关。其中,车险保费收入1073亿元,同比增长3.7%;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能源车险领域,太保产险不断加大布局,2024年新能源车险保费占到整个车险的17%。非车险保费收入939亿元,同比增长10.7%,责任险、健康险、企财险等业务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由于受到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太保产险2024年的综合成本率为98.6%同比提升了0.9百分点,但依旧实现承保盈利。
还有一点值得特别关注,中国太保的资产负债匹配表现优异,在净资产越发成为行业关注的关键指标时,其净资产增速好于同业,数据显示,集团净资产2914.17亿元,每股净资产30.29元,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6.77%,相比2019年增长57.27%。
02
改革成效加速兑现推动业绩向好,
坚持“大保险观”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分析中国太保业绩向好,尤其是新业务价值和价值率等关键指标大幅优化的原因,改革深入并取得成效,是最直接的答案。
2024年,“长航”转型向纵深推进,太保寿险形成了新的三年高质量发展规划,构建“客户为出发点、产服为切入点、队伍为落脚点”的经营逻辑,以客户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三大价值目标为导向,以客户策略、区域策略、产服策略、渠道策略、大营运策略、数字化策略等六大策为核心内容。
尤其是在渠道方面,“2+N”多元渠道模式的升级,激活了增长动能,不仅促使人力队伍开始企稳回升,人均产能、人均收入也稳步增长。代理人渠道深入推进高质量转型,并推动客户层级跃升,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太保寿险代理人规模达18.8万人,虽较上年末有所下滑,但较2024上半年末增长2.7%,企稳反弹趋势显著;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5.43万元,同比增长17.9%;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6868元,同比增长7.1%。银保渠道坚持价值银保,规模保费和期缴业务均实现正增长,尤其是期缴保费同比大幅增长了20.5%。
产险方面,虽然受到大灾影响,赔付率有所上升,但在加快转型创新的实践步伐上,太保产险有了新的推进,尤其是在持续推进风险减量的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业务结构优化和品质管控、精准承保精准理赔的“双精准”管理上,不仅提升了专业经营能力,也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基础。
在谋求发展的同时,中国太保也践行“大保险观”,尤其是在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过程中,以产品、服务、模式等多重创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赵永刚在业绩发布上表示,公司围绕“五篇大文章”建立了配套机制,打造了创新模式,也落地了一批标杆项目。具体来看:
在科技金融方面,“突破”成为关键词,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发挥保险作用:
推进“保险+风险减量”新模式,落地多个行业首发产品,在新材料中试领域、网络安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资产端积极发挥保险资金“耐心资本”作用,科技投资规模超1000亿元。
在绿色金融方面,“创新”是太保的显著特色:
围绕清洁能源、环境治理、生态碳汇、绿色供应链等领域,不断完善绿色保险产品体系,在碳资产、新能源、航运脱碳等新领域加大创新,全年落地7款全国首单产品;加大对绿色产业和低碳转型项目的投资力度,全年累计绿色投资规模超2600亿元。
在普惠保险方面,以丰富供给织密民生保障网,将普惠的含义真正落地:
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不同产品为抓手切实提升普惠保险可及性,一方面,扩大普惠型健康险保障范围,积极参与各地大病保险、长护保险、惠民保等政策性健康险项目,全年服务超4亿人次;另一方面,提供广覆盖、多品类、深保障的三农保险服务,全年农险覆盖近1800万农户次,保险保障超6400亿元,新开发农险产品近1200款。
在养老金融方面,以全周期康养生态积极打造太保特色:
全面发力三支柱养老模式,中国太保旗下长江养老一二支柱养老金管理规模持续提升,净增规模创过去三年新高;在第三支柱方面,健全个人养老金产品体系,个人养老产品数量在主要同业中最多。同时,强化养老社区运营能力建设,太保家园养老社区储备床位超1.6万张。
在数字金融方面,以数智化转型提升效能,实现真正的降本增效:
加快公司数字化转型,通过推进保险大模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场景落地,提升数据管理能力,在服务体系、风险控制、营运管理、投资研究等方面加快技术的应用创新。同时,中国太保积极尝试数字劳动力,目前数字劳动力覆盖近3000人,效率提升近20%。
同时,在业绩发布会上,赵永刚还表示,中国太保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来继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特别是要进一步聚焦重点、打造特色,形成科技保险的产品库,并且探索复制和推广,力争绿色保险的市场的领先地位,积极拓展普惠保险的保障范围和覆盖人群,大力发展商保年金和推动企业年金扩面;同时,全力推进AI+的应用场景落地,为助力建设金融强国做出太保新的贡献。
03
大康养、“AI+”、国际化三大战略锚定新一轮发展,建设一流保险金融服务集团
面对未来,中国太保正以战略定位的高度回应时代命题,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
3月27日,傅帆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当前保险业面临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在发展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之下,公司正式启动了大康养、“AI+”、国际化三大战略,这既是对太保过往可持续发展的延续,更是面向未来走稳、走深、走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毫无疑问,这三大战略是将中国太保自身的发展与国家战略以及人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相融合。
大康养战略,是中国太保应对人口老龄化,响应“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核心布局。傅帆表示,大康养战略将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深化产服融合,完善产业布局,推动保险产品高质量发展,康养服务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将加快发展商业健康险、完善“防诊疗复养”多层次康养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商保年金。
可以看到,在人口老龄化加速之下,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多,截至2024年底,我国老年人口超过3亿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越来越成为第一需求。而中国太保也早已入局康养赛道,截至2024年末,太保家园已在全国13个城市落地15个养老社区,交付床位超8800张;同时,针对居家养老痛点推出的“百岁居”服务覆盖127个城市,形成“防诊疗复养”康养服务体系。
“AI+”战略将积极拥抱科技创新,加速技术对业务的赋能,改善经营质效。随着AI迎来大演化时代,DeepSeek等大模型成为产业发展的全新引擎。对于中国太保来说,一直高度重视数智化发展并赋能自身经营,其数智化转型在业内具有领先优势,例如数字劳动力等新质生产力落地到场景中,有效帮助公司实现降本增效。
而未来不断加大力度的“AI+”战略,则是从赋能和业务两方面出发。傅帆回应表示,将不断探索AI领域风险减量管理市场,研究更多AI应用伴生风险的保障产品和挖掘更多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加大AI对公司经营的全面赋能。
国际化战略,则是中国太保着眼长远发展、拓宽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旨在提升中国太保在境内外市场联动发展能力,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一方面会跟随中国企业出海步伐,全面提升“一带一路”的服务能级;另一方面,增强投资能力,拓展海外资产配置渠道,提升资本使用效率,优化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要登绝顶莫辞劳。在这面向未来的新三大战略背后,是中国太保在转型升级中对目标愿景的进一步发力。中国太保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保险金融服务集团”为目标愿景,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将重点强化客户经营能力、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协同发展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四大能力,在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级和经营质效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韧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