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人寿高质量发展战略2024年:积极投身金融强国建设,做好两个“深化”,四个“高质量”公司动态
行业转型的浪潮不断深入的同时,金融业也被重新定调再出发,五篇大文章的使命也被正式确定下来。与此同时,新一轮金融机构改革打造出的金融监管格局,也对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3年作为新冠疫情防控转向后的第一年,经济发展也经历了好几个不同阶段的变化,而保险业也有了不一样的阶段,先有预定利率3.5%的产品大卖,再是报行合一的重大转变,而目前又随着资本市场的疲弱,利差损风险如影随形,降成本也逐渐成为行业主调。
2024年开篇,百年大变局的形势延续,保险业要实现稳健前行更需战略定力和发展信心。2月1日,太平人寿2024年工作会议召开,总结2023年工作,分析内外部形势,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可以看到,太平人寿正在进一步强化和突出其“高质量发展战略”对经营发展的引领作用。2024年各项工作部署更为系统和细致,体现了对行业新形势的深刻洞察和主动拥抱。
作为央企旗下寿险公司,太平人寿不仅在业务有追求,其鲜明的政治性、人民性,更是书写五篇大文章、金融报国最鲜明的注解。
01
量质齐升2023:个银继续率水平连续11年行业领先,同心同向书写五篇大文章
2023年保险业实现了远好于往年的增长,行业整体增速提升了4.55个百分点,其中人身险业增速更是提升了7.47个百分点。太平人寿也不例外,2023年原保费收入达1689亿元,同比增长9.6%。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业务质量的保持,个银13个月、25个月继续率均超95%,连续11年行业领先。
但2023年不仅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刻,升格后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还首度提出了金融强国目标,明确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推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央企旗下寿险子公司,太平人寿与党同心、与国同向,2023年积极践行央企职责使命,全体内外勤干部员工加压奋进、强化政治引领,抓机遇、深落实、共担当,推动业务经营稳中向好,也在金融报国上创出新的成就:
绿色金融:负债端和投资端齐发力,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太平人寿从负债端和投资端齐发力,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助力生态环境、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升级等绿色产业发展。
具体看来,负债端方面,截至2023年11月末,太平人寿绿色保险业务保单数量12.92万件,累计为绿色产业企业人员提供风险保障超3.85万亿元。
投资端方面,太平人寿积极承担绿色投资责任,致力于推动能源转型升级,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至今已投资逾40亿元在风电、核电、光伏等绿色能源领域。
普惠金融:以人民为中心,四大方面措施提升消费者获得感和幸福感
普惠金融体现了我国金融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对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202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也点将了保险业三方面内容。
在政策指引下,太平人寿主要在惠民生、兴乡村、优保障、促消保四大方面发力,以切实发挥保险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基本责任,提升消费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惠民生:太平人寿积极参与6地惠民保项目,持续推进青岛、苏州等地社保商办及大病保险业务,助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兴乡村:持续通过消费、医疗、产业帮扶,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优保障:太平人寿借助集团跨境服务资源,相继推出大湾区专属医疗险、重疾险产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走深走实。
促消保:太平人寿持续完善消保制度体系,建立起“1+12”消保体制机制。
养老金融:养老三大业务板块已初步形成,适老化改造有效提升满意度
在我国老龄化不断提速的背景下,保险业布局养老既是第二曲线的必然选择,更是回应社会的民生关切。太平人寿立足优质保险保障、构建“保险+医康养”生态服务、完善适老敬老特色服务,积极助力银发人群“养老”变“享老”。
一方面,丰富产品供给,全面布局各类养老产品业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太平人寿6款产品入围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累计保单件数超1.6万件;在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上,共有11款产品、约192万客户享有护理转换权益。
另一方面,以“保险+医康养”新生态服务模式为抓手,构建了“乐享健康”大健康服务品牌和“乐享养老”大养老服务品牌。目前,乐享养老已初步形成“乐享家”“乐享游”“乐享居”三大业务板块,合作社区超过50家,地域上实现东南西北中全覆盖,功能上医养、康养、旅养相贯通,还启动了“居家养老”试点工作。数据显示,2023年底,上海梧桐人家入住长者突破1000人,三亚海棠人家全面开业,广州木棉人家正式投运,北京玉兰人家试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人寿对线上线下各个渠道进行了适老化改造,以完善服务提升老年客户的使用体验,截至目前,客户服务满意率达98.4%。
数字金融:降本增效提升体验,目前已基本实现“线上+线下”服务闭环
目前,数智化已成为保险业提升转型力度和效能当仁不让的抓手,不断融进保险业务的底层基础设施建设,其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提高效率、提升客户体验。太平人寿的思路正是如此,将科技与保险业务深度融合,以创新来提升数字化水平赋能经营管理和保险服务,目前已基本实现“线上+线下”服务闭环。
从不同的应用场景来看,管理上,以数字化管理系统推动管理体系向敏捷化、专业化和智能化转变,向管理要效能;运营上,加快实现了承保、核保、理赔等全流程线上化、自动化、智能化,大幅提升效率;服务上,通过数字化技术升级客户触点,不断创新推出“智能双录”“iFamily家庭保障分析”等多项智能化应用,打造可感知、有热度的智慧化客服体系。
02
进一步明晰“高质量发展战略”,2024年以“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为工作主线,突出“两个‘深化’,四个‘高质量’”
2023年颇经历了一番跌宕起伏的保险行业,在资本市场不断走弱下,当前对于利差损风险的担忧如影随形,降成本已成为主调,其他变化也仍在发生。以此开篇的2024年,要想能取得进一步成绩,必须要有最切实最有效的指导思路。
对此,中国太平集团坚定“价值导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核心。太平人寿“高质量发展战略”对集团战略既有承接,也有延伸和深化,提出要成为行业价值成长的典范和高品质“寿险+服务”专业提供商,坚持“价值 品质 专业”的经营理念。2024年战略的落地推动将突出“两个深化、四个高质量”,即:深化政治引领、深化价值导向,高质量队伍、高质量机构、高质量供给、高质量赋能。
其实,价值转型已成为行业的一大共识性选择,而太平人寿对此更为坚决,对于2024年的工作,明确表示要 “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在肯定“一手抓规模、一手抓价值”经营模式的历史贡献后,根据当前形势,将目标聚焦在价值的可实现、可持续上,提出“以管控利率风险、费用风险为抓手,以产品结构优化和降本增效为主要路径”,推动公司业务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战略全方位升级,客户、服务、生态、科技、队伍五大方向提升核心竞争力
高质量发展是目标也是要求,但落地需要更明确的指向,因此,太平人寿在“价值导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核心下,提出了“五个‘以’‘为’”的战术主线,即“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驱动,以生态为支撑,以科技为赋能,以队伍为根本”,具体来看:
客户是一切的根源,经过数年的发展,当前国内头部机构已基本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共识。但落地方式各有不同,太平人寿按照高质量供给的策略,从丰富产品供给、优化产品结构,到加速服务整合,实现服务全链条的集约化运营,再到医康养生态的升级,以及通过队伍分层、聚焦绩优代理人发展等措施,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
值得重点说明一下的是服务,经过多年发展,目前用户对高质量的专业化服务提出更多需求,在察觉到明显的供需错配后,太平人寿也将目光重点放到服务上,将其提升至战略高度,强调“以服务为驱动”,对服务流程和服务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实现服务全链条的集约化运营,线上有统一入口,线下覆盖多个场景,以极致“服务力”满足客户需求和提升客户体验。
执行的核心在于人,而队伍作为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战斗引擎,一直以来都是太平人寿关注的关键问题,外勤队伍方面,职业化、专业化的绩优队伍是其组织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换言之,队伍转型的本质是通过分层经营、优增、基本法改革等不同手段,以高质量的从业人员满足客户对高质量保险服务的需求。太平人寿将过组织发展这一“一号工程”打造更多卓越的保险企业家,以高品质推动高产能。内勤队伍方面,2024年,太平人寿将加大对年轻干部、 后备人才的培养,更要从制度设计上来加强。
在2023年已取得多项突破的医康养生态方面,太平人寿将在2024年进一步加大布局。据悉,其将持续推动医康养生态战略升级,力争用3到5年时间实现医康养生态“从领先到领军”质的飞跃,持续医康养对主业的“战略支柱”作用。养老板块,太平人寿将在布局上扩规模,发力中资产项目,以充分发挥其资源链接和平台化标准化的优势。医疗健康板块,将持续打造跨境优势,立足香港,链接全球,突出国际医疗优势资源,提升客户体验。
作为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能力,是降本增效提质的重要着力点。2024年,太平人寿将强化引领,深化数字化转型,打造价值型总部。其中,数科中心今年有了更明确的任务目标,即赋能机构、赋能一线,不仅要通过加强前中后台科技应用和系统建设来释放人力与生产力,更要对已有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一次开发、功能复用”,从而覆盖各个渠道的共性需求,从而实现提质增效。
尾 声
可以看到,2024年,内外部经济形势愈发复杂,保险业注定无法独善其身,这倒逼着每个主体深刻理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洞悉“严监管”态势和找准自身定位。在这种形势下,太平人寿坚守央企职责定位,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