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人寿为何持续输血“海航系”?公司动态
渤海人寿为何持续输血“海航系”?
近日,渤海人寿披露了一份补报重大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公告。公告显示,2016年至2017年期间,渤海人寿共有5笔、合计16.17亿元资金流向“海航系”。
17年10月,保监会给渤海人寿发布的监管函,公布了同年3月至4月期间对其进行公司治理现场评估结果。评估结果重点指出了渤海人寿公司内部组织运作的诸多问题。因此,保监会要求渤海人寿立即实施整改,并强调6个月内切断“海航系”的财务资助以及资金运用等。截止目前公开信息显示,作为渤海人寿的控股方,海航集团与经营状况并不好的渤海人寿之间存在多次关联交易。具体情况见下表:
时间 |
金额(亿元) |
委托方 |
融资方 |
2015年11月 |
1.79 |
民生通惠资管 |
渤海信托 |
2015年12月 |
2.86 |
民生通惠资管 |
渤海信托 |
2015年12月 |
2 |
民生通惠资管 |
渤海信托 |
2016年1月 |
3.11 |
民生通惠资管 |
渤海信托 |
2016年2月 |
4 |
华安财保资管 |
海航资本 |
2017年3月 |
11.88 |
无 |
海航资本 |
2019年2月 |
3.11 |
展期2016年1月交易 |
渤海信托 |
16年8月—17年3月 |
16.17 |
生命资管 |
海航系 |
合计 |
44.92 |
|
此次补报重大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公告,应该是银保监会对于渤海人寿与海航系内部组织运作不合规的再出手。成立至今,渤海人寿经营状况不佳,与自身内部组织运作不合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尤其是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在近期频繁的公开反思中称,心太急、自身没有准备好。海航内部员工也曾表示,海航集团内部的架构变动很大,重点留下两个主业,一个航空,一个旅游,简称‘航旅’。除了必要的保障部门,剩下的都砍掉了。
海航集团作为一家总资产超万亿的巨头,为了去杠杆,降低自己的资产负债率,开始卖出资产、减少负债。截止18年11月,海航集团已累计出售资产3000亿。近日,海航集团又拟减持海航控股1%股权,变现以用于偿还金融机构借款;而且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显示,海航酒店发行的一笔20亿元的2017年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被终止发行。 其控股的渤海人寿于14年12月22日获批成立,注册资本金8亿人民币,是首家落户天津的专业寿险公司。据公开资料显示,渤海人寿2015年净利润0.81亿元,2016年净利润0.68亿元,但是2017年亏损1.64亿元,三年来渤海人寿总业绩并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