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揭秘 | 人保系汹涌离职背后,还有多少人为去留纠结公司动态

编者按 保险江湖向来不缺风雨,高管甚至掌门换任也算是见多不怪,不过 身为共和国长子的人保,这次面临的波澜似乎非同小可 ,一众高管在短短几个月内高调出走另觅高枝,一时间竟有黑云压城风声鹤唳之感。 近日,『慧保天下』收到读者陈清泰(化名)来稿,深度揭秘人保高管离职内幕:一方面,

编者按


保险江湖向来不缺风雨,高管甚至掌门换任也算是见多不怪,不过身为共和国长子的人保,这次面临的波澜似乎非同小可,一众高管在短短几个月内高调出走另觅高枝,一时间竟有黑云压城风声鹤唳之感。

 

近日,『慧保天下』收到读者陈清泰(化名)来稿,深度揭秘人保高管离职内幕:一方面,十八大之后,体制内企业束缚加剧,部分高管薪酬出现大幅下滑,因人事更替引发的内部派系争斗也愈演愈烈;另一方面,由于实体经济不景气,实业巨头纷纷转向包含保险业务在内的金控平台,亟需具有丰富微观操作经验,宏观视野的专业保险人才代为掌舵,并赋予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形成了极大的诱惑力。


体制还是那个体制,但江湖却不再是原来的江湖。内外因共同作用之下,一场声势浩大的离职潮变得顺理成章。



近期人保系又有数名高管已经辞职或在等待辞职,上至集团副总裁级高管,下至子公司一把手、部门正副负责人、处室负责人乃至业务骨干。

从人保集团执行董事、副总裁、原人保健康总裁李玉泉,人保寿险执行董事、副总裁兰亚东,原人保寿险执行董事、副总裁、人保资本党委书记、总裁王慧轩,人保寿险首席投资执行官韩铭珊的离开尤其惊人,职位一个比一个高。据悉,目前,还有两位重量级高管正在准备辞职。

不完全统计,近半年内以各类理由挂冠而去的部门级负责人以上高管已达二十多位,级别之高、数量之多,实属业内罕见。



限薪令后收入锐减,李玉泉挂冠而去


近日,已有媒体公开报道称,人保集团副总裁李玉泉已正式提出辞职,成为人保历史上以辞职形式离开的人中,级别最高的一位。据悉他的任命文件是由中组部与国务院办公厅双重发文。

此前,李玉泉曾任人保财险副总裁、人保健康总裁数年,是法学博士,是中国保险法的起草人之一。去职前是人保集团分管业务发展的常务副总裁,也是集团公司包括董事长、总裁在内的三位执行董事之一。


据公开信息,他出生于1965年,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委员、仲裁员,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委员、仲裁员、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指导委员。


在人保集团公司的高管中,李玉泉尚属于青壮派,仅有刚刚晋位副总裁的盛和泰比他小几岁,其他高管均接近退休或离退休不到五六年的时间。

据消息人士称,李玉泉的本次去向是一家虽然进军保险行业较晚但对保险业野心很大的大型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保险版块的掌控与管理工作,开出的年薪保守估计是目前的数倍以上。51岁的他,走出的是一个令他坐立不安的体制内公司,迈出了这一步,想必他面对的该是一个令他兴奋不已的广阔天地。

李玉泉

李玉泉的离职可谓是无奈之举,论职位,目前已经够高,是中组部与国务院双重任命的金融单位要职,已至少享受正厅以上待遇,非常接近中组部正式任命的副部级(目前人保只有董事长、总裁、监事长三位享受正式的副部级待遇),再往上迈半步就是副部级。论权力,他分管业务发展、法律合规等重要部门,而且是正在申请筹建的人保养老保险公司的拟任董事长,事业如日中天。

之所以选择离职,无非还是待遇问题。据了解,近期根据上级相关规定,金融央企集团的班子成员实行限薪制,所有副总裁以上的干部收入包括各项补助等年总收入不得高于60万元,此待遇还不及集团普通中层干部收入的三分之二。这种政策限制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收入倒挂。

曾有集团内部人员这样戏称班子成员的收入:当时好多干部拼了命地想进班子,结果愿望实现了,职位提升了,收入却下降了,还不如竞争失利的收入高。他们的心理如何才能平衡?面对外面市场化大潮中的企业高管们,年薪少则百万,多则千万,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辛辛苦苦一年收入却与一个处长收入差不多,甚至还比自己的下属收入少,这也是导致集团级高管痛下决心放弃高位与权力出走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李玉泉的人士透露,其人比较低调、柔和,很少表露出任何激情,此行事方法与其法律出身不无关系。虽然年龄正是风华正茂之时,但走路做事却十分老道沉稳,与其在体制内的长期历练与关。据介绍,其人比较喜欢运动,喜欢跑步,擅长打乒乓球,有不少员工为了有机会陪领导打几个回合,业余时间经常苦练小球内功,结果终于遂愿。


竞聘失败,王慧轩出走清华紫光

王慧轩

相比于李玉泉在人保集团内部的职位,人保资本董事长、总裁王慧轩的辞职也令内部人深感意外。现年五十刚出头的他,曾沿着传统体制一路走来,从新疆乌鲁木齐开发区政府副厅级官员到中国人寿新疆的省级分公司副总经理,2007年再到人保寿险省级分公司负责人。跨出政府大门前后才十年时间,来人保之后,先是任人保寿险广东省分公司的筹建负责人,后任山东省分公司主要负责人,直至2009年被集团公司擢升至人保寿险总公司副总裁。

一年多前,人保寿险老将李良温退休,处于选择多难境地的吴焰采用了田忌赛马的方式,选择了时任人保寿险副总裁的傅安平、兰亚东、王慧轩同台竞聘,演讲、打分,非常热闹,结果最后排名第一副总裁的傅安平出奇接位,而兰亚东与王慧轩双双失落。

后集团公司为平衡内部关系,把王慧轩调任至人保集团公司旗下的直属子公司人保资本做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裁,虽然名义上的职位有了提升,成了子公司的一把手,但从一个拥有数十万员工的全国性大公司突然到任一个不足百人的小公司,而且面对的是他不熟悉的投资领域,可见王慧轩还是有着诸多失落之意。

据悉,王慧轩到任人保资本以后,人保寿险遂有数名部门级高管投奔旗下,虽然给现任人保寿险总裁傅安平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运筹帷幄的傅安平却借足外力,调兵买马,易帅换将,不到一年时间,总部二十余个部门级负责人来了一场大换血,数位傅安平储备已久的干部纷纷被擢升至部门主要负责人。

据接近王慧轩的人士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的他,学的是中文,不仅喜欢摄影,还喜欢写诗与散文。多年从事青年工作的他,练就了一张令人叹服的口上功夫。据内部人称,他曾经在与银行联合召开的一次分享会上,脱稿讲了近两个小时,思路非常清晰,根据录音整理出来的材料,脉络清晰,几乎没有半句废话。

在中组部公开选拔央企集团级副职干部期间,王慧轩曾有多次机会上位,但最终都没有成功,这也是他决定放弃走体制这条路、投身市场化公司的一个重要原因。

公开信息显示,他目前所在的公司是清华紫光集团,是一家混合所有制高科技公司,目前的职位非常耀眼,全球执行副总裁,主管紫光集团下面的金控版块的全球业务。

据公开消息,在王慧轩到位之后,紫光集团公司随即专门投资十亿元成立了一家名称叫中青控投集团的公司,谋求在银行、保险、资本运作、健康养老等领域有重大突破。在他正式到任清华紫光全球副总裁之前,他的前后两任秘书也已提前从人保寿险辞职,分别任职控投公司董事、高管职位,可见其在新东家拥有充足的话语权及控制力。


与总裁一职失之交臂,兰亚东加盟横琴人寿

兰亚东

人保寿险执行董事、常务副总裁兰亚东是继王慧轩闪辞以后的又一位重量级人物。虽然两人都曾任人保寿险执行董事及副总裁一职,但出道背景却有较大差异。兰亚东毕业于山东大学管理专业,是一位老保险,毕业伊始即进入当时的人保山东省分公司,后分业经营后进入中保人寿山东省分公司,即后来的中国人寿山东省分公司,先后从事过精算、个人营销管理、培训等工作,位至副处级。

1999年,因其分管的个人代理业务出色及优秀的策划能力,被总公司看中,长期借调总公司,曾成功策划“绿满神州”行动及“金鼎工程”,名场系统内外。2001年被正式调入总公司个险部,后直接提拔为部门总经理助理。2003年任中国人寿麦肯锡项目负责人,后成功获任首任总公司企划部总经理,并任上市公司首任新闻发言人。

中国人寿上市后面临的审计风险遭遇美国股东起诉时,他与时任中国人寿集团副总裁的吴焰等一起为美国应诉项目小组的主要成员。2006年在吴焰任上市公司总裁以后调任其为中国人寿总公司个险销售部总经理。

2007年底,作为已调任中国人保控股公司总裁吴焰的爱将之一,兰亚东与国寿财险原总裁李良温、时任发展改革部总经理的刘虹等一起回归人保,刘虹后独掌改制后的人保控股公司党委书记、总裁,而兰亚东则任人保寿险副总裁。

因李良温到任人保寿险总裁时已距退休年龄仅有五年时间,兰亚东一向被大众认为是吴焰一手培养的人保寿险接班人,他不仅分管过公司的大部分销售渠道、运营、IT及产品开发等部门,还曾是公司的法定财务负责人、中美保险销售有限责任公司首任董事长,可谓为接班做足了准备。但可惜,在最后李良温超龄任职三年后的正式退休时,做了近八年副总裁的他却未能竞争过做了十年副总裁的傅安平,与总裁一职失之交臂,也使他一下子跌入了他事业发展中的最大低谷。

此次选择出走横琴人寿,也是他无奈之中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他分管过的大部分部门负责人均已于数月前纷纷离职或投奔他处,他分管的部门也由以前的掌握财务大权与销售渠道,改任后台运营及产品开发等二线部门。

据接近兰亚东的人介绍,他平时为人一贯低调,但站在主持台上却会常常一鸣惊人。干工作喜欢挑战与创新,他曾经主导策划了数届销售精英高峰会,参加人数数千人。


职务有名无实,韩铭珊转战新险企


此前已离职而去的人保寿险首席投资执行官韩铭珊,曾任华闻控股副总裁,在投资领域有多年工作经验,几年前,获任人保寿险首席投资执行官后,也属于一位公司级领导。

据内部消息人士透露,韩铭珊分管投资这几年基本上就没有进入状态,投资部门的负责人根本不向他汇报工作,他的首席投资执行官只是一个摆设。

随着投资部门两位主要负责人的先后离职,投资部门一度出现了无头的局面,为了解急,公司不得不暂时让一位处长牵头主持投资部的全面工作。

随着近两年投资形势的变化,投资收益已经成为困扰人保寿险发展的首要难题。据消息人士称,韩铭珊离职后,投奔了一家刚刚批筹的总部设在北京的寿险公司,具体职务目前不得而知。


内外因交困,离职潮汹涌


时过境迁,随着各项规定的出台,除了选择出走的部分高管以外,现在坚守在岗位的除了年龄较大谋求稳定的老员工,就是刚刚毕业入司的新员工,但凡自我感觉不错,对现状不满的,上至公司级高管、下至处长甚至业务骨干,均选择了走离职或跳槽这条路。

曾一度被看作金碗玉镯的世界500强央企,为何突然出现如此大的人事波动?这还得从人保的前世后生说起。

作为中央直管的金融企业,中国人保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成立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生共长,早在市场化经营之前,人保基本属于政府系列的事业单位,且不说上上下下的总经理、经理均由中央或地方组织部任命,就连当时人保的员工大部分也是从政府或银行分流过来的,是地地道道的干部,甚至级别都是与地方政府一一对应的,比如省级分公司总经理相当于厅级,地市级分公司总经理是县级、县支公司经理是科级,地方政府开会,都是把人保列为政府部门系列的,当个人保的干部那是绝对的荣耀。虽然那时候待遇没有现在的那么优越,但是政治上的待遇还是人保干部比较看重的。

一直到今天,地方政府还沿用了以往的习惯,大大小小的会议都喜欢带着人保这个邻家兄弟。由此,人保的干部大多有政府背景,人保的员工也多数来自转业干部与退伍军人,都是体制内的分配。

八九十年代,能分配到人保工作,也是一份荣耀,除了工作稳定,“保险”以外,收入分配的市场化也是吸引力之一,除了分房,还可以分车,当然以前是摩托车,就连家里的电话都是人保单位统一装的,装一部座机8000多元,这对二十年前的家庭来说,可是一个小天文数字,而人保却能做到。这也是吸引众多干部、军人或高校毕业生投身人保的原因之一。

随着市场化竞争的加剧,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每成立一家新公司,开设一家新机构,大大小小都需要不同层次的各类管理人员,相比于平安、太平洋、新华等公司,人保的干部跳槽的概念还是最低的,除了多年养成的稳定、安全工作感以外,企业文化也决定了这家公司的员工很少能够为外界的挑战或诱惑所动。

地市级以下的干部流动的较多,但大多限于副职或普通主管层面,地市级正职、省级公司的管理层的班子成员很少有辞职的,他们似乎习惯了听天由命,没有提拔的机会,也是等着。有的等了一辈子,还是副科、副处,没有谁笑话谁,反而被奉为对人保忠诚的楷模。

据了解,近几年,人保内部还出台了一项荣耀奖励,专门授予那些长期供职人保的老干部与老员工,25年的授予人保纪念奖章,据说获得此奖章的人数已经近万名。

人保是个大熔炉,经历了独家经营、分业经营、集团化、综合化金融集团公司的转变,各类人才大量涌入,除了自公司成立以来陆续培养成长起来的原生干部,还有自政府转入、监管部门转入、外单位调入、干部交流、大学生分配等多种渠道,从人保集团目前的高层干部组成来看,大多数班子成员均由中组部直接考察任命,可谓政治上过关、业务上过硬,而政治色彩可能更浓一些。以目前集团公司班子构成来看,两名来自中央直属部委、两名来自政策性银行,真正土生土长的“老保险”占席不足三分之一。

基于以上原因,构成了人保系高管层的复杂性,虽然长期以来高管层除了正常的退休与人事调动以外,鲜有流动,但近期却接二连三,纷纷递交辞呈,与人保的特殊体制不无关系。特别是近年来中央对金融企业管控的趋严,以及高管待遇的大幅降低,使越来越多的高层感觉到,这个位子不是好坐的,收入虽低,但是风险挺高。在其位得谋其政,但谋多了,流程太复杂,尤其是追责、问责机制,使不少高管大为头疼,工作不干不行,但干了又有大量潜在的风险。尤其是风声水起的信访与举报机制,使不少高管一夜之间丢了乌纱帽,还被当作反面典型进入黑名单,想跳槽都没机会了。

也许是出于以上各种考虑,人保系的众多自感市场实力尚存的干部们,纷纷选择了放弃这条道路。与其坐而等待风险的降临,倒不如趁市场的大潮正高,去大海中一展身手。待遇成倍增长不说,风险相比于央企也是少了许多。

以往,人保系的高管办公室都有着严格的限制,超一平方都得建个假柱子或假墙遮蔽起来。配备的办公用车严禁私用,如果回家路线出了问题,一经举报,赔油钱是小事,被警告处分、免职是常有的事。以往迎来送往,高管还有点费用,现在一听有人请吃饭,吓的找各种理由推辞。与其在位上天天过胆战心惊的生活,倒不如到市场化的公司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人保系的高管一旦选择了出走这条路,市场价值还是有的,不仅是因为他们多年积累的来自政府与市场的丰富人脉,还有与其相连的基层团队与众多追随者。这正是新批筹的公司最看中的一点,挖了一个公司级的高管,相当于撬动了一个成熟的公司,看中了哪个岗位的哪个角色,只要敢于委以比以前更高的职位,加上高薪的诱惑,成功率还是非常高的。

从目前看,保监会最新批筹的复星联合保险、横琴人寿、和泰人寿、爱心人寿等公司,正是这些人保高管的最新去向,高则委任以董事长之巨无上高职,低则副总裁、总裁助理职位,年薪动辄数百万。思前顾后,人保系的众高管毅然决然纷纷递交辞呈,自然这是其中最关键的诱因。
 
山雨欲来风满楼,长江后浪推前浪。作为中国保险业第一联想品牌的中国人保,表面沉静的背后,不知还有多少人正在为去留而纠结?又有多少人打印好了辞职申请,或是已经递交了辞呈,在等待着离职?堂堂挺入世界五百强第119位的金融央企,何以陷入如此人才恐慌的境地?离职尽管很火,但值得所有人反思,因为,火大了伤身,救火更重要。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