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德系保险版图大起底:天生凶猛 疑窦丛生公司动态

源自马年的种种传言,料峭春寒中一一落地。 “神秘”、“隐形”、“赵家人”、“明天系”、“肖建华”……众多极具渲染效果的词句氤氲中,潮汕富豪张峻“协助调查”的消息引爆财经圈,新的传言四起。因何事被调查,坊间传言很多, 平西侯爷、青泥洼口过世巨贾、广东行省刘姓府丞 等不一而足

源自马年的种种传言,料峭春寒中一一落地。


“神秘”、“隐形”、“赵家人”、“明天系”、“肖建华”……众多极具渲染效果的词句氤氲中,潮汕富豪张峻“协助调查”的消息引爆财经圈,新的传言四起。因何事被调查,坊间传言很多,平西侯爷、青泥洼口过世巨贾、广东行省刘姓府丞等不一而足,亦非本文重点。


今日《燕梳新青年》起底张老板赖以成名之大作——富德系保险版图的崛起。短短三五年间,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濒危险企何以翻身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保险集团,控股、寿险、产险、代理、资产管理等多种牌照于一身,资产猛增至4000亿元,并斥上千亿元资金染指全国性商业银行与多家优质上市公司,富德系之心路人皆知。张峻主导下的富德系保险到底有着怎样的发迹之路?


1
保费之路:张峻半路出家成就猛人生命人寿


观察生命人寿的发展路径,可知“猛”之一字到底是如何了得。作为先天不足的“壳公司”,生命人寿生于本世纪之初,因为当时政策特有的“把简单的事情做成复杂的工程”的禀赋,令之有着一段难堪、尴尬的筹备过程。


插一段有意思的故事,张洪涛、何志光这两位和正德保险渊源颇深的寿险老人先后负责筹备过生命人寿,皆仅仅是负责筹备,最后由现恒大人寿董事长李钢出任第一届董事长。筹备过程即换帅三拨恐怕也是国内险企不多见的。但这并未妨碍生命人寿在扩张的道路上走得更坚决的心。


对比同批次的险企,生命人寿无论保费规模、总资产、净资产等硬实力,还是保险牌照、保险人才等软实力均遥遥领先。2003年方才于沪上展业的生命人寿,2004年保费规模就达到12.45亿元,即便如今对于成立一个完整年度的险企而言,这也是个不错的数字;2005年生命人寿实现规模保费32.36亿元,同比增加160%;2007年时,这一数字达到65.60亿元,同比增加90.1%;2008年后,随着股权变更的频繁以及南迁深圳等诸多事件的影响,导致高管层出现频繁震荡,甚至出现全部班子成员辞职的现象,导致随后两三年的保费规模日渐滑落,甚至一度出现负增长。


这一情况直至张峻的浮出水面,眼花缭乱式拿下生命人寿控制权,请来跟随原新华保险创始人孙兵出走的一批新华猛将方才改变这一困局,并在神秘巨额资本的推动下焕发更猛烈的第二春。


2010年,乃新华猛人入主首个年度,生命人寿实现了保费收入153亿元,同比大增119%;2011年同样实现了大丰收,保费同比增53%,实现保费收入233亿元;此后一发不可收拾,2015年,生命人寿年度保费规模达到1651.94亿元,仅次于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跃居第三位。市场份额从0.86%攀至6.8%,总资产达到4000亿元。


连续申请产险、资管、保险控股,染指全国性商业银行后,如此凶猛与华丽的生命人寿甚至被寄语,“有可能成为新的平安,甚至超过平安。”平安,你同意吗?你也是这样玩成综合金融的吗?不好意思,一不小心用上了娱乐新闻的写作手法。


2
股权并购路:神秘资金促成富德系保险版图


生命人寿设立之初,股东阵容可谓强大,徐明麾下大连实德、首钢总公司、广东省国资委旗下广晟资产经营、港商郑裕彤家族控制企业,为并列第一大单一股东。之后又引入了日本产险巨头千禧控股,李泽楷一度打算入股,但因监管政策原因最终未果。可见,诞生之初的生命人寿多么的风光四射,联想其早年的市场表现,以及当时国内保险牌照的稀缺性,皆是可以理解的。


相安数年,2006年后,生命人寿的股权结构开始频繁变动,当时在深圳地产圈名不见经传的张峻接盘介入,并直接导演了生命人寿2008年“迁都”深圳的大手笔。


据悉,彼时的生命人寿的股东大致可分为“四大阵营”,分别是原有发起人股东、外资股东、新世界系股东与深圳系股东。


原有发起人股东包括大连实德集团和首钢股份,各持13.25%的股份;MilleaAsiaPte.Ltd.与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株式会作为外资股东,合计持有24.9%的股份;而深圳市武新裕福实业有限公司与北京丰利投资有限公司则同为新世界在内地的保险持股公司,二者合计所持股份占比22.09%。


与前面三类相比,深圳系的股东注资生命人寿的时间并不长,包括深圳市洲际通商投资有限公司在内共有三家,持股比例达22.53%。随后深圳系股东通过增资扩股以及收购等手段,广晟资产经营、郑裕彤家族等、首钢股份等原始股东相继退出,富德控股或明面或暗地绝对控股了生命人寿。


根据保监会公开数据显示,短短六七年间,生命人寿注册资本金由22.5亿元增至117.5亿元,尚不包括数次以十亿元为基数的发债。巨额增资之外,舆论最为关注的是名不见经传的张峻通过何种方式承受住了生命人寿股权受让以及增资的过百亿元巨资,其巨额增量资本金的来源,亦成了一个巨大的谜团。


3
人才版图:新华猛人+保监下海官员


14年发展,生命人寿共计更换四名董事长,五名总经理。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开业初期的“二李之争”以及2009年度的“高管集体请辞”事件。


生命人寿首任董事长为其创始人李钢。李钢,早期从吉林人保投身参与创建平安,历任平安保险集团副总经理、平安足球俱乐部董事长。1999年底,李钢出走平安,开始筹备生命人寿。


首任总经理为李政怀,与李钢的传奇生涯不同,李政怀因为参与编制中国寿险行业第一张经验生命表而闻名,并因早期的国外学习和工作经验被生命人寿的筹备组和股东看中。


看似完美的搭配,却因早期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而内讧不断。早期生命人寿的管理架构中,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但是在日资股东进入后增设经营管理委员会,凌驾于总经理办公室之上。也因此,经营管理委员会常介入公司的日常业务经营过程中,实质上是管理职能的重叠,导致总经理的职权实质上被削弱以及日常决策的低效率。在公司的发展战略上,“二李”看法也不同:总经理李政怀从为满足以财务投资为目的的股东要求出发,主张控制机构和业务发展规模,在投入上持谨慎态度。董事长李钢则认为,作为中小寿险公司,必须要做大规模、做大总资产,否则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2006年,李纲和李政怀双双被董事会免职,不过李钢却通过竞聘成为生命人寿总经理。董事长则由首钢集团总会计师方建一出任。


2008年可以说是生命人寿的一个转折点,生命人寿迁都至深圳,总经理李钢出走。对于李钢的出走,坊间传言,是因为其投资失误,致使公司浮亏严重。不过,也有观点表示,作为公司创始人,单纯的投资失误应该不至于引发辞职。


这一年,代表深圳股东的原副董事长张峻走上前台,担任生命人寿董事长,指导迁都工作。


2009年初,生命人寿原副总经理俞士杰曾短暂接任总经理一职,数月之后又被原民生人寿总裁段景泉接替。这一年底,生命人寿人事再生变动,原本15人的领导班子(副总、助总级别),有11人提出辞职。对于此次高管的集体请辞,生命人寿方面表示,因“经营团队未完成董事会下达的年度工作目标”。


一年过后,总经理一职再生变故。段景泉离开总经理之位,杨智呈继任。杨智呈以专业技术见长,担任新华人寿总精算师多年,是将英式保额分红产品引入中国的创始人,被称为“中国保额分红之父”,2009年底从新华人寿辞职加盟生命人寿,任总精算师。与杨一同转会的,还有新华人寿销售中心原总经理高焕利、运营中心原总经理赵子良,两人均成为生命人寿副总经理。至此,以新华系为主要阵容的新管理团队初步搭建完毕,生命人寿迎来辉煌时刻。


然而好景不长,2012年,高焕利、赵子良先后携新华旧部离开生命人寿,转投明天系险企华夏人寿以及天安财险,再度引发舆论风潮。


两年后,杨智呈卸任生命人寿总经理职务,成为副董事长,兼任富德保险控股总经理;原保监会寿险部副主任方力成为生命人寿董事长;总经理改由跟随张峻多年的张汉平担任;张峻则成为控股董事长。


有意思的是,如今的张峻似乎甚是青睐保监系统的官员,如今富德系保险板块中有多位来自保监系统的班子成员,如生命人寿副总经理、总精算师田鸿榛,原为保监会寿险部精算处副处长;富德保险控股监事马燕、富德保险控股副总经理兼生命人寿审计责任人常存均就职过保监会寿险部;原生命人寿副总经理安秀洪,之前乃河北保监局副局长。且据说,一位颇具才能的保监官员也要入职富德保险控股了。


4
资本版图:狂飙突进,大比例持股9家上市公司


近些年,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狂飙突进,引发强烈关注,而这其中,张峻及其治下的富德生命人寿无疑又是主力军之一,地产股以及银行股是其最爱,目的性之强,动作之迅速凶猛,屡屡在资本市场引发热议。


险企频繁举牌上市公司背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根据会计准则,当保险资金持股超过20%后,该项投资即可视为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记账,被投资企业的利润可以按比例体现在利润表和偿付能力报告中,这将增厚保险公司利润。


早在2013年1月,富德生命人寿即开始大规模的买进。首批目标直接就瞄准了金地集团和农产品,经过多轮举牌,截至2014年4月,其已经成为金地集团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17.7%。但富德生命人寿并未就此止步,通过持续买进,继续巩固自己的第一大股东之位,到2014年10月,其在金地集团的持股比例达到29.9%


在买进金地集团的同时,富德生命人寿对农产品也大举加码,到2014年九月末,持股比例达到25.016%,而农产品控股股东深圳国资委及其一致行动人在该公司的持股比例也不过29.9999%。


在突击金地集团以及农产品之余,富德生命人寿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大举买进港股,包括佳兆业、以及中煤能源。而在此前,其还持有港股必美宜以及首钢资源。通过二级市场买进以及与股东交易等方式,富德生命人寿在这几家公司的持股比例一再攀升,分别达到29.94%、15%,29.99%、29.99%


当然,富德生命人寿在资本市场上最大的手笔还来自于2015年对浦发银行的连续四度举牌。2015年5月建仓浦发银行之后,8月底,富德生命人寿第一次举牌,此后又分别于9月12日、11月11日、12月8日三度举牌,累计持股比例达到20%,成为了浦发银行名义上的第一大股东,距浦发银行实际控制人上海市国资委,也仅有2.256%的持股差距。从5月到12月,7个月的时间内,为买进浦发银行,生命人寿先后耗资总计达600多亿元,作风之激进,令市场瞠目结舌。


值得注意的是,除举牌上述上市公司外,还有两家上市公司与张峻有关,深中华A以及深深宝A。深中华A控股股东为自然人纪汉飞,此人与张峻既是同乡又是同事,曾在富德人生命人寿长期任职的罗桂友,也于2010年至2015年4月间担任深中华A的董事长。而深深宝A的第一大股东是农产品,在控股农产品的同时,生命人寿也通过二级市场买入深深宝,如果生命人寿实际获得农产品的控制权,那么深深宝也将在其掌控之下。


写在后面:没想到这么快,协助调查、失联这些词也和保险业直接相关了。当然,富德生命董事长张峻“协助调查”不会是个案,也不是第一起。


早在去年底的“宝万之争”时,保险行业就开始讨论“借腹生子”还是“传宗接代”的问题:沦为别人借腹生子的工具,置传宗接代而不顾。如果目的不纯,中间过程势必会变形、走样,所以保险行业现在也就有了这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东西。


在政府、央企、外资、资本运作高手各类不同的人眼中,保险业有不同的功能,能起到不同作用,可是有谁在乎保险的本义,谁又能说得清。一路向前的滚滚洪流中,那些本该“千真万确”的东西,确实都已经很模糊了。而这种模糊其实影响、决定了每个人的选择,这就是你生存的环境,谁都不能回避。正如上文中那一个个名字。


好吧,扯远了,这篇文章的题目应该叫《富德系保险版图大起底,兼论其他》。既然“协助调查”不会是个案,欢迎靠谱爆料、讨论哈,谁是下一个?请加微信:1773739954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