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是怎样成为“灰犀牛”的|木人说金改②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18-04-08 11:19 /
众多的新加盟者很快就发现,看上去很美的保险业其实经营十分艰难。

编者按:


清明节,祭奠先人,向死而生的日子,结合2018年金融业大变革这个恢弘的大背景,似乎更值得说道一番。联想近期一连串的大事件,某某人被公开审理,某某公司被保险保障基金608亿接管,某独董又再度公开爆出“猛料”……昔日的风流人物已被雨打风吹去,但他们的故事以及衍生故事仍在继续。


对于“金改”这个大话题,慧保天下一直密切关注,假期三天,更将陆续发布四篇文章,这是一位行业资深人士描述的他眼中的金改,关于缘起,关于未来,虽是一家之言,但作为亲历者,无疑也是一种观察视角。


昨天《从WXYZ先生的故事说起|木人说金改①》一文从四个故事开始,作者介绍了金改的缘由,而今天的文章则是对这一问题更深入的探讨。



2016年底,证监会刘主席那段关于“土豪、妖精及害人精”之言在震惊中国资本市场的同时,也把中国保险业推上了风口浪尖。从那之后,整顿保险行业就成了防范金融风险的重中之重。一个为社会提供风险管理的行业竟然成了风险之源,这也可以算是当代的“拍案惊奇”了。

 

金融行业三大板块,问题好像都不少,那么,为什么是总资产规模最小的保险业而不是其他板块成为了有可能令中国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之“灰犀牛”?



part

1


保险业走到今天其实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在2001年之后,随着我们加入世贸组织,国际保险巨头竞相涌入国内保险市场,合资保险公司大量成立掀起了国内保险市场第一波扩容潮。2004年,以民营资本主导设立保险公司为标志的第二波保险扩容潮又来到,于是就有了所谓“新十八家”,之后又陆陆续续地出现了更多的商业保险公司。

 

众多的新加盟者很快就发现,看上去很美的保险业其实经营十分艰难。说起保险似乎人人都需要,但到了掏钱买保险的时候“刚需”就不存在了,至少保险消费不是大多数家庭最急需的支出——木人一直固执地认为“人们的保险意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国之民众保险意识的强弱与其法律环境有极大的关系。侵权法缺失就不会有责任保险旺盛的需求,没有递延纳税型寿险和遗产税法出台,有钱人也不会有强烈的寿险需求。这就是大多数保险公司面临经营困境的根源所在。

 

怎么办?世上的路都是人走出来的,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吧!不过令木人惊讶的是走出新路的居然不是寿险公司。

 

本世纪初某财险公司发现人们不担心自家财产发生意外出现损失,但人们通常对通货膨胀比较在意,“理财”才是大众真正的“刚需”。于是,“理财型家庭财产保险”就这样被发明出来了(严格地说只是发现,因为理财型家财险之原型“保户储金”这样的产品原本就有,只是后来者完全突破了保户储金之原教旨,故,在此木人用了“发明”一词)。

 

该公司在2009年之前最鼎盛的时候,其他业务几乎都不做了,专做这一款保险,最高余额曾达到300多亿元人民币之规模——当然,这与后起之秀动辄就是上千亿元规模比起来实在是有点小巫见大巫——就在这件“核武器”被发明出来之后,该公司仅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奇迹般地把历史累计亏损全部填平且还有数十亿元的利润,偿付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补充。想来这也算是创造了一项“中国奇迹”。

 

理财型家庭财产保险的前身就是“保户储金”。所谓保户储金的意思就是客户存一笔钱到保险公司,到期返还本金,利息则充当保费,保额与储金之间构成一定的比例关系(比如存1000元保额30元)。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百姓还不是十分富裕,普通家庭并没有多少闲钱用于消费保户储金这样的产品。故,当时购买这个产品的都是企业,而且国企居多。那时的企业购买这项保险主要是用于员工福利——买保险的时候作为成本支出,年底保险公司返还时就把这笔钱用于职工福利(大多数时候用于发放年终奖了)。这看上去合法还能避税,但严格说来已经有些洗钱的味道了。


尽管保户储金一开始就遭遇了这些中国“特色”国情,但那个时候经营保户储金的公司还是很谨慎的。他们只把这些来自于保户储金的保费用于银行定期存款,保险公司赚的只是利息而已,并没有任何经营风险。这个时候的保险公司真的就是保险公司,特别保险、特别安全。

 

可一旦保户储金变成了理财型家财险,还本再加支付利息,虽然仅仅只有一点点差别,但产品的本质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个无风险的并没有很大吸引力的产品就这样突然变成了热销产品。保险公司在增加对客户吸引力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经营风险。因为要支付客户利息,定期存款这种资金运用模式显然是不合适了。保险公司只有把这些保费投入收益更高的领域方可对冲向客户承诺的高利率之风险。但伴随高收益的必然是高风险。

 

事实上,那个时候的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木人在与当时的监管官员们聊天时就明确地感受到了他们对那家财险公司深深的担忧。故,保监会在2009年全面叫停了理财型家庭财产保险业务。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已经全面停止的业务后来却又死灰复燃,并且规模更甚以往,达数千亿之巨。



part

2


成功者的故事总会激励起更多的仿效者,何况财险公司都可以做“理财”,这岂不会让众多寿险公司汗颜?要知道寿险产品天生就有理财的属性,只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几家大公司发展高预定利率寿险产品出现巨大失误,导致后来监管部门对于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一直有比较严格的管理,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寿险的理财属性始终都被控制在理性的范畴之内。

 

可是一旦寿险产品之“理财属性”被WXYZ们发现并加以无限放大,其规模增长速度就像脱缰之野马一发不可收拾。最重要的是WXYZ们找到了如何提高分红险、万能险投资收益的秘诀——到资本市场上去!

 

一般人都知道,信贷可以创造货币。事实上,保险产品也一样可以创造货币。保险公司通过把老百姓的储蓄转变成“保险理财产品”,再把来自这些产品的保费投入资本市场之中,其过程与银行吸纳公众存款然后放贷没有本质区别。如果信贷是在创造货币,保险理财当然也一样可以创造货币。每年上万亿的“理财险”保费涌入资本市场,自然也会影响资产价格的涨跌。

 

在一个高通胀的时代,谁握有现金谁就可能成为资本市场最后的胜者。但是,原本很正常的寿险产品尤其是万能险是如何蜕变为WXYZ们之吸金利器的呢?

 

万能险本身是一种长期寿险产品,任何长期寿险产品都必然天生自带理财属性,否则谁会傻到花钱买一个几年几十年后才兑付的东西。按照有关规定,万能险之最低保险期限至少也得五年或以上,而保险公司保证客户持有产品时间的主要手段就是“退保费的计算方式”。一般来说,客户不到一定期限要求退保通常会承担相当的“退保损失”,即保险公司根据条款会扣除一定的费用。如此一来,因为不愿意承担“退保损失”,客户要么不买,要么买了就不会轻易退保。

 

由于现时的中国处于高通胀的年代,再加上急功近利又没有应该有的税收优惠,寿险产品销售实际上并不容易。那么,刘主席口中的“土豪、妖精及害人精”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其实解决方式很简单,只需要在“退保费的计算方式”上做一点手脚就可以了。试想一下,如果客户退保没有损失,那么客户购买的顾虑不就被打消了吗?所以,WXYZ们的秘诀就是把“退保费的计算方式”变成一年后退保损失为零或者很少,再加上把预期收益变成承诺收益,如此一来产品想不热销都很难了。某寿险公司几年前就曾经创造过在7分钟之内通过网销卖出十几亿这样的奇迹。事实上,你只要敢于承诺年回报6%以上再加退保没有损失,想要多少都是秒杀,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如此一来,一个原本长期型的寿险产品就变成了一个一年期甚至更短期的理财产品(木人见过某公司在网上叫卖过一款三个月期的理财险,据说保险到期时这笔钱该公司还没有投资出去从而白白赔了利息,这大概也算是这些公司诸多笑话中的一个吧),销售也就很容易了,同时业务员及银行的收入也成倍增加了。

 

事实上,业务员与银行柜台人员不但因为“退保费计算方式”的改变使得销售更加容易,他们还有足够的动力让那些原本没有退保意愿的客户退保。因为,他们的佣金主要来自于“新保费”,过去的保费他们是没有收入的。就这样,一个本来很好的保险产品就蜕变成了短期理财产品。南辕北辙、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现代版就此诞生。

 

WXYZ们就这样凭借“三高”(高回报、高佣金、高费用)的“最新最先进之核武器”在银保渠道所向披靡,令那些原本正经从事保险之公司无法抵抗。即使连平安人寿这样的角色在银保渠道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当然,像平安人寿这样曾经有过深刻教训的公司深知“三高”这样的核武器在掠夺市场份额的同时也会无情地伤及自身,故宁愿放弃银保渠道也不愿与其正面交锋。WXYZ们就这样在保险公司规模排行榜上节节攀升,独领金融市场之风骚。

 

保费突飞猛进的同时,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却日益倍增。承诺的高回报及高成本需要有效的投资来对冲其风险,期限严重错配、左手倒右手之关联交易、借通道业务规避监管风险、操纵股市与大肆举牌、凭手中大把的保费四处拿地进军房地产、股权质押再质押以获取更高杠杆之资金等投资手段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掀起了一阵阵的惊涛骇浪。

 

与此同时,产品事实上的短期性也导致保险公司面临资金链条有可能随时断裂的巨大风险。所以,这种饮鸩止渴、急功近利之激进型经营风格,一如吃鸦片一般无法停止。此外,为了满足资本金的需求,就出现了一批“年年在增资、从来不分红”的保险公司。

 

但世上万事万物都有一个极限,任何市场都不可能永远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也不可能被少数公司独占,更不可能永远无限制的增资。一旦业务增长停滞,或不合规的增资方式被叫停,又或市场发生重大变故导致客户挤兑(大规模退保),必然导致这些公司出现重大的经营危机。而当这些公司恰好又是资本市场的大玩家之时,系统性金融风险就可能发生。尤其是,伴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未来货币政策趋于中性或保守。那么这种激进经营风格之保险公司出现经营风险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保险就这样成了影响国家金融安全之“灰犀牛”。



未完待续……

1
3